*天香茶花,落化春泥之前,依然芬芳。


   十多年前當時年紀輕,記得有位大姊為婚姻生活所苦,她在寺院辦公室問著比她年紀小很多的我「什麼是業力」?小生不假思索地告訴她:當妳明知道這樣,卻無能為力時,這就是業果的力量。(業有善惡,我的解釋限縮在會使你感受到痛苦的那種業力)
  即使至今仍覺得當時的見地已有程度,其實仍自知僅有佛學知識和少許悟性,並不真的感受業的能量。直到歲月流逝,看到人事變化,也看到我與奶奶之間存在著某種業力的牽纏,因為學佛貴在實踐,了結善緣成了重要的功課,這是圓滿此生的想望。
  道場幾經變化,數度風雨考驗下來,昔日相知的交情泰半零落各處,若每人能夠多包容、多尊重彼此,能讓眾生對修養佛法更有信任感。而我從未停止對真理的追求,走進佛教各宗、接觸基督天主,在不同宗教間穿梭,驚訝於教義的共通性,皆在於追求幸福與永恆,只因人心之私,才開始產生隔閡。兄弟相逢不相識,心之迷惘恍然如夢中之夢。世界上有沒有一種,不分宗教、不分派別,相互尊重,互相扶持,總是為對方著想的生活方式?



  拜讀  白水老人《道與教的不同》一文(筆者原有毛筆字書寫的篇章已逸失),大意是宗教登記立案,受政治體的管理,佛法落在國家目的之下,進入勸善之列走社會福利的路線,對於解脫煩惱之法,不可得而聞也。再者,各宗教之間分門別戶,鞏固自己的信徒,對教義各有詮釋,自認最高,互不往來。失去了「道」(無限包容、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博愛無私)的尊貴……。(註:所謂大道, 包羅萬教, 以天心為心, 無有人事團體, 無有人情對待…暗釣賢良, 有緣者聞道不捨, 無緣者即退縮不前, 皆是自然的, 並無限制。化天下為一家, 化世界為大同, 這是道的宗旨, 今天變成人事團體, 有宗教之名稱, 一定就與其他宗教有對待……祖師《暫定佛規》本旨「無有捐錢募化之事, 不是各教會每年哪會費等事, 師尊傳道有佛規, 吾道概不談政治, 無有人事團體, 道法自然,能行則行, 不能行則止, 聽其自然, 尊師重道, 謹守佛規而已」)讀竟,吾心為之動容。
  聽聞福山門口有副對聯:「福山聖地閒人勿進賢人進;篷萊仙鄉盜者勿來道者來」幽默中飽含著莊嚴。但不久  大德者以九十幾歲高齡歸空了,我能「問道」的希望也隨之破滅,內心莫名沈重,彷彿黑夜裡看不到北極星,無法辨認回家的方向。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因緣已盡。直到某日,在上班的場所一位素未謀面的女生來訪,也許聽聞了我的事蹟之後單獨前來告訴我「守道亦有道」的消息。難道 師尊的心法有傳人?



  只要人有善願,天必從之。何況是大姊的好心,我怎能忍心折煞?遂擇日前往傳說中的道場。C姊跟我一樣是「有緣人」,她比較嚴謹,在去之前找了當時大德者於某年中秋節向大眾宣布,未來修道要找某某某的在場見證人,確認真有此事之後才放心訪道!……她說,當來到屋內,期待見到一個身著深藍道袍,仙風道骨的人走下樓梯,沒想到二師兄衣著質樸還穿著拖鞋,呵呵呵……提到往事,大家都笑了。記得去過幾次之後,二師兄看著我說:你有夫妻的因緣。呃是嗎?但我沒有交女朋友的想法喔,而且以前也不曾交往過,怎麼會呢?不可能!意指若要契入實修階段還要加把勁。我不服氣的認為因緣雖然部分由前定,但我們可以當自己的主人,答言:業力如石,願力是船。(師兄點了點頭)基本上我是個內歛之人,不像其他前賢把求法心切的舉措表現在外,只有默默觀察眼前這一切,無法分辨的情況下只有保持內心的本願,應可彌補我顯然不足的智慧。辭駕時,於心中默許,我無法用知見分辨這裡是否有正確的清淨傳承?未來人生尚有許多困難抉擇,想我生生世世歷劫以來,但願得遇正法,依此行持直至證就無上正等正覺。
  才下樓,向二師兄告辭,在場的大家都起立目送,感動之餘,臨行之前他跟我說,孤陽不長,當要知命、立命、了命,不然如何能得無上正等正覺?心頭不明白箇中意涵,內在保留著「願解如來真實義」的態度,辭謝。



  又過了幾年,我曾經離開又回到這裡。大夥兒們也慢慢變老了,時光實在珍貴啊,要好好珍惜稍縱即逝的緣份。至少我確認了「四存」(心存善念、感恩、懺悔、包容)的實質重要性,亦是正式步入修養正法(實修)的前行。而重要的誠心抱守和實心修煉的內功步驟,尚未完全掌握(例如安爐、又例如經上所言的「南北兩極連宗緒」),仍持續體悟中,守護心念在中庸,也幫助他人於心中。感謝週遭因緣認識的朋友,兄弟們!時之將至,你著看那一點真太陽,且讓我們將執著輕放、拋下牽扯的纜繩,揚起精進六度的風帆,讓我們一齊結伴還故鄉。



一日發問:我這樣做對不對?(為傳,不習乎?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德者:問你自己。


我問:所謂「道不遠人」的意思是?
自答:大道自古以來都有傳承,主要是出離生死的方法,有道必有法,有緣者得之拳拳服膺,有人猶豫不決三進兩退,毫不勉強、任其自然。
我問:「情不牽人」此話怎講?
自答:人秉父精母血所受生(12因緣),基因內含藏有父母先祖的遺傳與自己過去生的等流習氣種籽(第八意識),俟成長至十五六歲情竇初開,發露情感乃是自然之理。從此煩惱自慾而產生,遇緣即著,其情絲愛緣交互不斷。加上人心用事,始有牽纏。用心於此,歷經世事漸漸明白,方有出離之想,屆時動身訪求真道,承以佛法調心,正心修身俾使見、思二惑道斷,煩惱不相關,天心月圓(盡人道而達天道),恢復本性之自然。



我問:有實際的作法嗎?
自答:當然有,自古有道就有法。但這不是一般人能隨口問問的,需有志向意願者才能得之,行之。若得之卻無意願實行,豈不是謗道了嗎?
我問:可否略述?
自答:煩惱即菩提,「自覺」在傳習之中,當以煩惱為材料,汙泥能長養蓮花。需以志向先行,願意遇著人事物皆以善念處之,涵攝在「四存」之內,然後才能行內功之實。
我問:內功何為?
自答:這需有上述前行,再私下請教(不傳六耳,因材施教)。若以譬喻略述,當要「為天地立心」誠心抱守,念念不離這箇;「為生民立命」實心修煉──天鼎地爐,將煩惱化掉。將基因內浮動的人心,歸於清靜平安。所謂的一日修來一日功,……但這也不一定每人都要這樣做啦,夫妻生活者有其幸福之法,清修的人有解脫成就之道,端視個人歷世因緣和現今的志向而定。抱定宗旨各了各的愿,有志者,事竟成。


  自問罷。讀到新聞訊息,我看到一個堅定意志的靈魂,世界眾生凝視著她的燦爛:
從緬甸搭機前往泰國只要85分鐘,卻是緬甸民運領袖翁山蘇姬24年來首度出國。翁山蘇姬在泰國當地時間29日晚間10時(台灣晚上11時)抵達曼谷機場,象徵與世隔絕時期結束,重返國際舞台的開端。


翁山蘇姬1988年6月從英國回緬甸探視重病的母親,然後投身民主運動,其間共被軍政府軟禁15年。獲釋後她擔心一旦出國就無法回國,因此不願出訪,即使英國籍丈夫艾里斯病重,軍政府拒發簽證,無法赴緬甸見妻子最後一面,翁山蘇姬也沒有改變心意申請出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