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收到一封日本國寄來的名信片,封面主題圖案是傳統的「祇園祭」,那是妹妹旅遊期間寄出的,此時她已回到臺灣寶島正在上班。去之前她問我有沒有需要她帶的東西?雖然嚮往京都,卻未實際親臨不知那裡有什麼可資紀念的東西,於是遲疑片刻旋又放下地回答,沒有。


 


她信上說,京都是現代與復古交織成的城市……立刻有種印象自心底升起,在腦海暈開的是金閣寺。我沒有真正讀過三島由紀夫的作品,卻彷彿看見火光中的寺院,和僧人猶如自己被生命的種種苦樂現象衝擊散發的美麗。


 


午后法師講述佛法法益,一日之內,部分內容重覆,我想可能是她內心同時在盤旋什麼事,重覆可以騰出空隙,好在不間斷的言說中思考。言語和邏輯反應了心中描繪的世界結構及其行走的方向,透露些許起伏與不安及其希望。我看到不少追求佛法者(包括自己和他人)因為習性、自我的經驗和才智所撿擇的修行方式,成為獨有的、相對感到安全的模式,也因為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逐漸形成無可避免的對真理追求的限制,有其決意式的精進與無奈乏力之處。於此自作因果的區塊,人們幾乎無法互相借力幫助,只得靠你相信並願意以實踐去親證的教義和保持自己的覺性度過死生之海。


 



*法師精舍外的白雲2011.07.27午后


 


就在許多的空隙中,我瞥見歷史的軌跡裡日本和中國的關係,與現代的街景相連,透過文化風俗延續著從未曾間斷!政治因素,無法切斷的關連,這是多麼奧妙的現象啊!金閣寺因何燃燒?應該源自於求法人強烈的慾望吧!生也本能,死亡何嘗不是?毀寺於慾,卻映照出水色原本的清涼。


 


對了,那裡的櫻花古樹是什麼品種呢?臺灣可曾進口繁殖。當然不可能挾帶植物回國種植啦,除了紀念品(譬如鐵壺和茶道用具),還有什麼可以被珍惜的呢?


 


妹妹又說:日本對於宗教的祭典儀式超熱衷的,人雖擁擠但很守秩序,不喧嘩,人與人之間是溫和對待…除了古寺、楓樹、櫻樹,空氣中常飄著木製房子的味道,有機會你也可以來看看。日本人不太會說英文,但他們很友善很熱情,會想辦法幫助你。


 


閱讀竟。


 


以前聽過江文也先生的故都素描曲調盈耳,曲式近乎形式上的迴旋奏鳴曲式(Rondo Sonata),弦樂部分採用重覆音及短音組成之音型結構,較少用旋律性之長音演奏主題…這首在19398月完成的作品,被認為第一段手法走向了二十世紀現代樂派,但精神內涵上仍有浪漫樂派的情感,這與接到名信片所發酵的大自然喻意相呼應,她帶來的是一片從日本國寄來的心意,與之有關的櫻花瓣和楓樹皮,古樹堆疊的氣息內蘊其間,心裡的風景隨著歷史成長,使往昔才子能有前衛的突破,現代平凡人也有懷古的情感。


 


回首時生活的結果連接生命的原因,如果智慧能夠像大圓鏡!言語和邏輯不管是否重覆均能毫無遺漏--如實知、不異語,知道何時該說,對誰應說,不說不知道的,又能恰如其份的沉默。就像古月(本智)對今塵(行識),日與夜似有區隔也同時默默相照無間……,我和妹妹與江文也以及讀者如你,會遇此時。隨著樂音過往,已完成了古都之旅。


 


 


*以下是江文也先生的相關作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MjFfuPfDs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0wEU1MVFm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