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為日本.武藏塜


 


2007-10.01


方才看了《宮本武藏》第一部:親友皆視其為惡藏的青年,決意痛改前非…在日夜思念的情感關口,猶豫片刻後轉身步向流浪的修行之路,成為戰勝自己的武者。


敬仰武藏在克己的過程中,肩負著與生俱來真摰的情感,努力克服私心所為幫助他人的事業,與「情」不相衝突,就像京都的櫻花不能離土而生…人因埶著才會覺得有別。


 


2010.06.07


讀林谷芳先生《孤峰頂上的一轉》文摘


波瀾為世之常,小魚逐波而善泳,躍然歌詠。然,誰知百尺下之心,誰知水之深。



武藏二十九歲到達世人視為天下無雙的頂峰,但要到六十二歲才辭世,這中間的三十三年他是怎麼過的?


而關鍵之一,則在他與上代劍聖丸目藏人佐的相遇。


與武藏一樣,丸目藏人佐也使雙刀,武藏因此有再次試劍的機會。本來,自世俗看來,巖流島之役是天下無雙之爭,但在小次郎與武藏內心,一個亟欲親見劍道極致的渴望,恐怕還更是彼此非得對決的理由,到此,天下第一劍客是誰已屬餘事,真正縈繞於心,真正能成其為生命公案的,還在這劍道極致之上。而在小次郎逝後,這公案的參究要直到丸目的出現,才有境界現前的機會。


境界現前,丸目並不以直接的劍道折服武藏。兩人試劍,丸目藉招引武藏追趕,而待武藏追至原野,再見丸目時,先前的劍客竟已成為眼前臿鋤而立、與世無爭的農夫,這一轉換,是連畢生所賴之劍都完全抖落,武藏就在此受教。


這是武藏三十歲之事,傳說武藏則由此在他五十左右悟得所謂「萬理一空」的劍道境界。



……原來,劍客的生涯是生死間的爭戰,武藏雖說能拋手中之劍,臻於處處是劍,但若只拘於一個劍事,也只能得個劍之巔峰,若要六根互通,在禪,就須入於死生無關,契於無別,只有連心中之劍亦拋,一無所執,才能證得澤庵所言「全身如水」之境。



澤庵信中談「不止一事」之後的文字,是「遍及全身如水,而可盡其用」,這「全身如水」,是「萬理一空」的具體映現。全身如水,丸目藏人佐才能以一代劍聖而為與世無爭、溶於天地的農夫,日本最大劍派新陰流的開創者柳生石舟齋才會盡拋劍事,成為悠遊生活的隱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