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罐.JPG  梅蓋.JPG       

  好友送來兩個茶葉罐,是鶯歌陶瓷博物館的年度主題紀念罐--2011許旭倫、2012李金生設計。
  由於罐口未能密封,只得自己買軟木片、雙面膠(捨棄泡棉膠帶減少化學成分殘留的機會)等材料來製作封條。這可是朋友送的,趁著感謝的情緒熱度消褪之前,當要徹夜將它完成,因為昨天在活石窯「交關」了同類而且相對昂貴的商品,免得被鍾馥羽懷疑我是否不太喜歡她們送的這兩個禮物,總得有什麼具體的作為以表心誌。

  每只蓋子與罐口的間隙密合度不同,這時選用軟木片的厚度成為傷腦筋的問題?最後決定買3mm厚度來製作。依據各上蓋唇帶的寬度,量身剪妥細長條備用。
  首先做的是,可能比較容易施工的圓口梅罐,貼了一圈軟木之後,發現軟木太厚了蓋不合攏,想到用磨指甲的銼刀一點、一點,隨芺碎屑剝落而逐漸被磨薄,再包覆透氣膠帶使表面平滑,同時也增加可密合的程度。
袋蓋.JPG  袋罐.jpg  瓟瓜蓋001.JPG  瓟瓜罐.jpg     

  第二只方蓋的袋狀罐比較麻煩,上下兩者瓷器燒成的收縮比差異較大,必須連貼雙層軟木片才能勉強密合。原所附繩帶覺得太長不好看,更換比例較適當的手提繩之後改善了美感。
  最後乾脆一股作氣,把閒置已久的於水里力陶莊購得的瓠瓜茶倉也「做」了吧!因為先前有製作兩個的經驗,這時顯得順手許多。不覺已經夜半丑時,終於完成了三個瓜果主題的茶倉。梅罐盛裝特殊的「茅岩莓茶」、而方型袋罐有提帶的孔洞,膠帶封口之後拿來存放瑞貢龍門「普洱家茶」,瓠瓜裡沒有裝任何東西。正合於一者保鮮,再者陳化,三者空性的實用性與生活意象。

  手工製作修好的過程,恰似坐上文正開的豐田阿提斯驕車,奔馳在婉延的投147縣道到集集鎮的山村小風景,每一扇窗景出現的時間都很短暫,陶家、鐵道、壹咖啡;公所、社會課、研習會。如今從台北回到南投來看看故人,連繫著我們的是那些舊事,莫回首向前行,沒想到走到現在這裡,認識他們已經過了多少年?!

茅岩莓壺嘴.JPG  茅岩莓茶.JPG    袋茶.JPG

arrow
arrow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