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131027_102804_0.jpg IMG_20131027_102825_0.jpgIMG_20131027_110119_0.jpg

  圍爐茶席。一改由茶師泡茶給賓客喝的習慣,由賓客朋友們每人一席,各自沖泡一種茶葉,當自認為好喝時,方能自信地分享給左右鄰人。原本是茶師的主位,空無泡茶用具,僅有長型托盤和個人用杯。,茶師猶如家長,首先示範泡茶的方法,後由各自子茶席的孩子實地操作,所完成的作品(茶)殊席同歸於中央。家長於過程中並提供必要的協助,例如接受諮詢、指導和傳遞物品等等。
  我選用的是陳放30年的老茶(烏龍), 賞茶氣息微酸,第一泡的茶水,人稱具醃梅味,後韻甘醇。再來的幾泡微酸的氣息消失了,自有層次感的滋味在舌間推演,娓娓道出他的來歷。
  席間仍然喝到其他人泡的有烏龍春茶、小葉種烏龍做成的有機紅茶,皆別有一番滋味。高山茶沒喝到,因為是位外國黑妞泡的,中文還不太靈光,聽不懂我的乞茶語言。

   IMG_20131027_110518_0.jpg     1381645100034.jpg
  

  而緊鄰隔壁的陌生小妹泡的是金萱,過程中一直猛拍照和外面介入進來聊天的人(應該是她的父親)說笑,禮貌地向她要了三次茶喝,都沒下文,忍不住提醒她對我的忽略,亦未感抱歉神色,只輕略地一笑也許是為了掩飾內心尷尬,卻又繼續自顧她在茶席範圍外的交談。
  不過,我算是也喝到了她這味金正是狀況外的喧鬧了。
  這何嘗不是老天的安排?

  因為這經驗我也才明白,稍後在大觀人文茶道工作人員所解說的,茶師必須以合宜的態度掌控場面的意思。但是人各異志,如何能將不同心性的,特別是陌生人統合在茶席的氛圍境界之中呢?考驗著茶師日漸功深的影響力。
  圍爐茶席結合中、日、韓各國的特點,比較適合熟悉彼此的三五好友相聚時刻所選擇的型式。          

    IMG_20131027_111332_0.jpg 

  隔壁鄰席的大觀人文的茶道如何?在陳老師的精心布置裡,從余光中先生的詩句起始,呈現一種"靜、緩、觀、品"的茶事哲思。今年的主題是「顏色」,在五節芒的秋色裡砌茶,飲水。
  第二場茶席,我喝到的是正欉鐵觀音,此茶濃郁、沈穩、素有天真味聖妙香之美譽。茶語:凡事細品"斟酌"必有雨過天青之豁達。
  陳老師說,就像是牆上這首描寫鷺鷥的詩意,每個人看到的其實都是自己的心境。

  哲人說存在,學人說實在,修士說實相,俗人說要照相;茶席是布置、茶事是關係、茶人是當下的運用專注。

  喝茶的念想盡在唇齒方寸之間,又何須我多言呢?

  來,請喝茶。正欉原味,只低頭一啜清淺,就破了諸般幻境。

  

IMG_20131027_111344_0.jpgIMG_20131027_111403_0.jpg IMG_20131027_112230_0.jpg 

arrow
arrow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