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叄、惕吾記 (7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封面像版畫刻出來的山巒,當看到帆船時才知道原來是浪濤。


汪洋中小船的方向,依靠哲學的日月星光而找到。


也有詩人說,峰峰相連的山是凝固的海浪。


 


  朋友分享一則他在研讀捷克文的教室裡所發生的狀況。學生來自世界各地,包括大陸同胞。「過幾天,我發現坐在隔壁的同學不再與我練習捷克語對話,我只能對著課本納悶,或者找老師聊天,最後我終於忍不住問了她緣故,原來我在老師拿出台灣國旗時,露出欣喜的表情並說我來自台灣,這被他們認為我有台獨傾向,不把來自中國的他們放在眼裡,聯合國要是承認台灣是個國家,他們也會承認台灣是個國家,但現在台灣什麼都不是,我就不該如此囂張。」,他說。
  政治的「社會化」(政治學專有名詞)過程讓人們的意識裡創造出自身的歸屬感(信仰?),不論是台灣或大陸都一樣。甚至我們自己,我也覺得「台灣國旗」這樣的說法也不太精確,憲法上明訂國家的名稱似乎沒有看到臺灣的字眼,如果臺灣是個完整國家的名詞,那麼連江縣在哪一個國度的境內(第4條:…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古代「名家」之白馬非馬的哲學思辯這時候顯得管用,讓人思索身心所處的座標,甚至生活的目的與存在的意義。君不覺這遠比政治的意涵來得實際?所以朋友才會說:「如果這真是個誤解,我們在怎樣的教育下成長?媒體提供我們怎樣的訊息?想著想著都覺得可怕了。……我是不是也與同學們相同,立場的相左是被植造的結果?」



  獨立思考如何培養呢?龍應台女士有同感地說,我們每個人的人生處境無疑地就是迷宮,充滿迷惘和徬徨,沒有人可以告訴你出路何在。掌有權力的人,和我們一樣在迷宮裡行走,但是權力很容易使他以為自己有能力選擇自己的路,而且還要帶領群眾往前走,而事實上,他可能既不知道他站在什麼方位,也不知道這個方位在大格局裡有什麼意義;他既不清楚來時走的是哪條路,也搞不明白前面的路往哪裡去;他既未發覺自己深處迷宮中,更沒發覺,頭上就有縱橫的星圖。(《百年大學演講精華》/立緒文化,頁107)
    《天問》
  天何所沓 十二焉分 日月安屬 列星安陳
  何闔而晦 何開而明 角宿未旦 旦靈安藏



  這是一個三歲童子,心識張開時第一次發現這世界的時候所發出來的原始(巨大)疑問。世故的人類偶有自覺地想盡辦法找回赤子之心,向身所處的人間發出純粹的問題,因為他本能知道如此才能得到明確的答案。
        三柱清香焚禱上蒼先祖,這是奶奶做「對年」於合爐祭典時的舉止,我凝神在心而應於雙手,猶如八佾舞的靜止神態。法師說他做這途(行業)三十多年,看一個人插香的姿勢和態度便可知其為人,香腳前傾的人只看眼前而短視、後仰者隨便了草,正中不偏者其志正直。當我聽到稱讚時說聲謝謝,是否得意忘形?(其實我對得意有新解。人在保持自覺地從事傳承功課時,才是得意;忘形,是失了意的表徵。但此時仍以一般人的用法為之。)當我真誠所求未果,是否喪失心志?今天龍南漆器徐老闆送我茶樹精油禮物時,是否感到驕縱或惶恐?我的意念當時安放在何處?當長輩無法了解我提醒病體所需修正飲食習慣的用心,是否一度曾經放棄(退轉)了自己的本份?
  每當我迷惑之時,內心總不忘溫習、時時重視著師承法要,雖然還不算能完全掌握和體會,別人也不知道我在面對疑惑拙折時的悲欣交集,無關風將往哪個方向吹,心中的日月在華枝初上時節,我發現自己與昨天相較的改變,有時能不隨著世界變幻而轉變────一指之師終北面(註1),這是我清澈的意願,慢慢接近了解「夫子之道不可得而聞也」的尊貴。如果有朝,他人從我身上看到夫子之道的尊貴,才算不負   浩浩 天恩師德,與芸芸眾生的恩惠。


        今天好像有點嚴肅,不該再多說了。古聖先賢最後說一句,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那麼,來喝茶吧!一泡茶回沖七次是何等滋味?曰:淡淡保平安。


 


註1:


舊日老師的座位是坐北朝南,學生北面受教,以示尊敬。
《漢書•於定國傳》:定國乃迎師學《春秋》,身執經,北面備弟子禮。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劉尹先推謝鎮西,謝後雅重劉,曰:昔嘗北面。
明‧陳宏緒《寒夜錄》:董蘿石年六十有八,慨然北面陽明先生。
南史˙卷七十一˙儒林傳˙沈峻傳:「執經下坐,北面受業。」
聊齋志異˙卷十˙恆娘:「夫人何術?如可授,願北面為弟子。」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若非夜間機車爆胎,我可能不會走路來這裡。


原來白天的景象如此。


目送遠去的巴士,也許錢包遺落在這路段?


有人騎單車迎面而來,他會不會先發現錢包呢?





步行的過程有其目的,尋物。


許多判斷在腦海中推演,希望不要掉進水溝裡去了。


至於昨晚其他的事情,暫時拋諸腦後。


守住,別讓低落的念想煩擾心頭!


 


更值得體會的是所有事件的喻意,相信一切事物都是有意義的


君不見道路旁的植物,開得多好。


昨天大雨,雖然下得滿街泥濘,卻也洗淨了茉莉的小花心。


翠蘆利旁的貼紙向我宣示著說:這就是生命。





途經這個地方,回憶中曾有二位久未謀面的叔叔曾在此處汲水沖涼,


如今一位往生,另一位人在哪裡呢?


流水年華。



仍無所獲。


按下此事吧,還得找人來修車!


有爆破才有新生。



後來機車店老闆說,有好心人士拾獲錢包,放在安全帽內。


感謝萍水相逢的朋友。


 


猶記得,多年前寫過一則歌詞型式的句子:


走著走著聽說鄰居中風
上個月才幫他申請身障補助而已
太陽落下後就不能看享福了
昨天雨停時才遇見他騎機車叫我
早上天氣晴
人有旦夕而至的禍福
回想起那天我忘了向他微笑
是否從此後 看不到阿狗伯的白汗杉彿彿飄動
生活中還是唱歌跳舞看電視的人讀書上班當兵做著喜歡做的事
也有喝飲料
每天走著同樣的路 往何處
啊路旁龍眼路樹下的白汗杉對我發生了影響
戀愛的保存期限親愛的保存期限友愛的保存期限、保存期限……
風再吹來時記得了微笑
才知道風其實是吹過去的~~
              《步行者之歌》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昔日收藏的觀世音菩薩青銅聖像,謝毓文老師作品(已流通)。


端詳此相,憶起最近心中經過諸多的事情,隨著《心經》字句而明白,實行觀照的人,便有了屬於自己的心經,一個人的心經。


試著用自己的信心去實際走一趟經文:


 



 


「觀自在菩薩」


看哪,你(我)自己是個菩薩,如是行持:


觀自音聲,與起心動念(色)起伏,覺察它……


 


「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


呼吸下至丹田海底,以智慧的覺照帶領自心眾生到平安的處所。


密,守住。


保持覺醒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觀.照,色、受、想、行、識都無自性而非實有,


度過所有苦處困厄。


*苦有八種: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香茶花,落化春泥之前,依然芬芳。


   十多年前當時年紀輕,記得有位大姊為婚姻生活所苦,她在寺院辦公室問著比她年紀小很多的我「什麼是業力」?小生不假思索地告訴她:當妳明知道這樣,卻無能為力時,這就是業果的力量。(業有善惡,我的解釋限縮在會使你感受到痛苦的那種業力)
  即使至今仍覺得當時的見地已有程度,其實仍自知僅有佛學知識和少許悟性,並不真的感受業的能量。直到歲月流逝,看到人事變化,也看到我與奶奶之間存在著某種業力的牽纏,因為學佛貴在實踐,了結善緣成了重要的功課,這是圓滿此生的想望。
  道場幾經變化,數度風雨考驗下來,昔日相知的交情泰半零落各處,若每人能夠多包容、多尊重彼此,能讓眾生對修養佛法更有信任感。而我從未停止對真理的追求,走進佛教各宗、接觸基督天主,在不同宗教間穿梭,驚訝於教義的共通性,皆在於追求幸福與永恆,只因人心之私,才開始產生隔閡。兄弟相逢不相識,心之迷惘恍然如夢中之夢。世界上有沒有一種,不分宗教、不分派別,相互尊重,互相扶持,總是為對方著想的生活方式?



  拜讀  白水老人《道與教的不同》一文(筆者原有毛筆字書寫的篇章已逸失),大意是宗教登記立案,受政治體的管理,佛法落在國家目的之下,進入勸善之列走社會福利的路線,對於解脫煩惱之法,不可得而聞也。再者,各宗教之間分門別戶,鞏固自己的信徒,對教義各有詮釋,自認最高,互不往來。失去了「道」(無限包容、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博愛無私)的尊貴……。(註:所謂大道, 包羅萬教, 以天心為心, 無有人事團體, 無有人情對待…暗釣賢良, 有緣者聞道不捨, 無緣者即退縮不前, 皆是自然的, 並無限制。化天下為一家, 化世界為大同, 這是道的宗旨, 今天變成人事團體, 有宗教之名稱, 一定就與其他宗教有對待……祖師《暫定佛規》本旨「無有捐錢募化之事, 不是各教會每年哪會費等事, 師尊傳道有佛規, 吾道概不談政治, 無有人事團體, 道法自然,能行則行, 不能行則止, 聽其自然, 尊師重道, 謹守佛規而已」)讀竟,吾心為之動容。
  聽聞福山門口有副對聯:「福山聖地閒人勿進賢人進;篷萊仙鄉盜者勿來道者來」幽默中飽含著莊嚴。但不久  大德者以九十幾歲高齡歸空了,我能「問道」的希望也隨之破滅,內心莫名沈重,彷彿黑夜裡看不到北極星,無法辨認回家的方向。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因緣已盡。直到某日,在上班的場所一位素未謀面的女生來訪,也許聽聞了我的事蹟之後單獨前來告訴我「守道亦有道」的消息。難道 師尊的心法有傳人?



  只要人有善願,天必從之。何況是大姊的好心,我怎能忍心折煞?遂擇日前往傳說中的道場。C姊跟我一樣是「有緣人」,她比較嚴謹,在去之前找了當時大德者於某年中秋節向大眾宣布,未來修道要找某某某的在場見證人,確認真有此事之後才放心訪道!……她說,當來到屋內,期待見到一個身著深藍道袍,仙風道骨的人走下樓梯,沒想到二師兄衣著質樸還穿著拖鞋,呵呵呵……提到往事,大家都笑了。記得去過幾次之後,二師兄看著我說:你有夫妻的因緣。呃是嗎?但我沒有交女朋友的想法喔,而且以前也不曾交往過,怎麼會呢?不可能!意指若要契入實修階段還要加把勁。我不服氣的認為因緣雖然部分由前定,但我們可以當自己的主人,答言:業力如石,願力是船。(師兄點了點頭)基本上我是個內歛之人,不像其他前賢把求法心切的舉措表現在外,只有默默觀察眼前這一切,無法分辨的情況下只有保持內心的本願,應可彌補我顯然不足的智慧。辭駕時,於心中默許,我無法用知見分辨這裡是否有正確的清淨傳承?未來人生尚有許多困難抉擇,想我生生世世歷劫以來,但願得遇正法,依此行持直至證就無上正等正覺。
  才下樓,向二師兄告辭,在場的大家都起立目送,感動之餘,臨行之前他跟我說,孤陽不長,當要知命、立命、了命,不然如何能得無上正等正覺?心頭不明白箇中意涵,內在保留著「願解如來真實義」的態度,辭謝。



  又過了幾年,我曾經離開又回到這裡。大夥兒們也慢慢變老了,時光實在珍貴啊,要好好珍惜稍縱即逝的緣份。至少我確認了「四存」(心存善念、感恩、懺悔、包容)的實質重要性,亦是正式步入修養正法(實修)的前行。而重要的誠心抱守和實心修煉的內功步驟,尚未完全掌握(例如安爐、又例如經上所言的「南北兩極連宗緒」),仍持續體悟中,守護心念在中庸,也幫助他人於心中。感謝週遭因緣認識的朋友,兄弟們!時之將至,你著看那一點真太陽,且讓我們將執著輕放、拋下牽扯的纜繩,揚起精進六度的風帆,讓我們一齊結伴還故鄉。



一日發問:我這樣做對不對?(為傳,不習乎?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德者:問你自己。


我問:所謂「道不遠人」的意思是?
自答:大道自古以來都有傳承,主要是出離生死的方法,有道必有法,有緣者得之拳拳服膺,有人猶豫不決三進兩退,毫不勉強、任其自然。
我問:「情不牽人」此話怎講?
自答:人秉父精母血所受生(12因緣),基因內含藏有父母先祖的遺傳與自己過去生的等流習氣種籽(第八意識),俟成長至十五六歲情竇初開,發露情感乃是自然之理。從此煩惱自慾而產生,遇緣即著,其情絲愛緣交互不斷。加上人心用事,始有牽纏。用心於此,歷經世事漸漸明白,方有出離之想,屆時動身訪求真道,承以佛法調心,正心修身俾使見、思二惑道斷,煩惱不相關,天心月圓(盡人道而達天道),恢復本性之自然。



我問:有實際的作法嗎?
自答:當然有,自古有道就有法。但這不是一般人能隨口問問的,需有志向意願者才能得之,行之。若得之卻無意願實行,豈不是謗道了嗎?
我問:可否略述?
自答:煩惱即菩提,「自覺」在傳習之中,當以煩惱為材料,汙泥能長養蓮花。需以志向先行,願意遇著人事物皆以善念處之,涵攝在「四存」之內,然後才能行內功之實。
我問:內功何為?
自答:這需有上述前行,再私下請教(不傳六耳,因材施教)。若以譬喻略述,當要「為天地立心」誠心抱守,念念不離這箇;「為生民立命」實心修煉──天鼎地爐,將煩惱化掉。將基因內浮動的人心,歸於清靜平安。所謂的一日修來一日功,……但這也不一定每人都要這樣做啦,夫妻生活者有其幸福之法,清修的人有解脫成就之道,端視個人歷世因緣和現今的志向而定。抱定宗旨各了各的愿,有志者,事竟成。


  自問罷。讀到新聞訊息,我看到一個堅定意志的靈魂,世界眾生凝視著她的燦爛:
從緬甸搭機前往泰國只要85分鐘,卻是緬甸民運領袖翁山蘇姬24年來首度出國。翁山蘇姬在泰國當地時間29日晚間10時(台灣晚上11時)抵達曼谷機場,象徵與世隔絕時期結束,重返國際舞台的開端。


翁山蘇姬1988年6月從英國回緬甸探視重病的母親,然後投身民主運動,其間共被軍政府軟禁15年。獲釋後她擔心一旦出國就無法回國,因此不願出訪,即使英國籍丈夫艾里斯病重,軍政府拒發簽證,無法赴緬甸見妻子最後一面,翁山蘇姬也沒有改變心意申請出國。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鐵線蓮(尚未全開)的奇異花色。



 


今天一大早出門前,遇到特別的叔叔,他跟阿公說我們的牛樟苗木管理不善,這我同意。


進一步詢問如何管理,他提到要噴殺菌劑、殺蟲劑、施肥……


自是不錯,但細節呢?噴哪些藥劑、何時噴,施什麼肥,何時施?


便無下文,然後他似乎想要跟我講什麼悄悄話似的,


甚至斥開旁人的耳朵,走到角落處。


原來他要和我分享壯陽祕方! 條件是牛樟嫰芽給他任摘當扦插苗。


我可沒興趣知道喔,心裡如是想。


但他還是講了,留下一張名片。


想起答應玫瑰少東的牛樟苗,就這樣莫名其妙的被長輩、被敢拿的對象、


被一時的猶豫與無法婉拒的心情,出賣了。


時間催促我出門,沒空仔細搭理這重要的事物,


這是何種心境呢?造成……


高尚的友誼暫時不能藉由明年的牛樟枝條實現了的遺憾。


答應過玫瑰少東,免費給他的牛樟枝條。


 


下回當把握,更珍惜眼前的人事物。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非小說


從幸福潤餅的滋味,到45KM處爆破,讓我發現自己的我執,逐漸放下我執的過程,


我體驗到自己擁有愛人的力量!


但是現在時間太晚了,改天再說……


有失落、有欣慰、有著內薀的力量。


我畫家朋友說很好啊,你落到凡間來了。@@


 


幸福診所


地址:任何地方


範圍:包括室內、室外。例如,可以在廚房裡騎機車


醫師:對話的朋友、自己


患者:自己和易容成各種模樣的自己,大約有81~108個面向


   以及在共同事件裡的人。


 


 


前一天──


I:那時她說……、……、……、……細數諸多令人動容的美好時光。


博士:最近你一直提到她,表示你在乎她。不過,你做了什麼?


i:什麼什麼?


博士:我說當你聽到那些話時,當時的反應是什麼?事後又做了什麼?


i:當時感到溫暖,有時杵在那裡傻笑。雖然沒做什麼明顯的反應,但保存在心裡知道對方的好,將來找機會再用心回饋。


博士:這樣嗎?但沒有人想和神仙交往。


i:蛤?


「呵,你聽到她跟你說的話時,心裡是不是覺得很爽?」「對」,「但是你做了什麼?」「我…會默默記在心底」「你也讓他爽一下會怎樣?」我看不出你有相對的回應!


I:其實我也有做喔~不由自住地常常上自己的部落格,沒寫字,只是去感覺……說不定她也正在格裡看我的文章;經常幻想美好的情境,發現竟然自言自語起來;為何夢見她,我沒有夢過別人……。


博士:但是這些誰知道。對方發很多球了,你只有接,就沒下文,這是印象中你的習慣模式,不管你人實際有多好,久了連我也會失去興緻(ㄟ博士你到底是誰的朋友,站在哪一邊的啊!)。……服務股長來打掃,走了、園藝達人的植物也送了、老師的晚餐也吃了,都完成了。然後…呢?這是好朋友之間也會做的事?情人何在?她已經多次說你很ㄍ一ㄥ,再聽而不聞的話我也無能為力嘍。其實你一直害怕失敗、丟臉,不敢表達,就算失敗了,那又怎樣?!呵,本來就不會贏。


*還沒開花就枯萎了,比起開了花卻沒授粉的植物更可憐。它永遠不知陽光和微風的氣息。


i:原來如此,因為你講出來,我今天才會明白。只是你的語氣可以修正一下,謝謝你!那我明天就打電話跟她約晚餐嘍!


博士:如果是我比較喜歡傳簡訊。


i:喔…?那我傳…「明天一起晚餐如何?如果你沒有其他約會的話。」呵呵


博士:語尾的笑是在掩飾什麼?把後面那句去掉,前面也有問題,你明明想的東西卻用不肯定的語氣,別人不了解你的確實心意。


i:你說的,我好像有一點點了解。再次感謝~


/


對我來說,開花的確很難,而等待陽光(回覆簡訊)的過程也真辛苦!


直到中午終於有了:「你想在哪裡吃晚餐?」


第一念:我想在你家無人打擾地用餐…(其實用餐從來就不是主要目的)


實際傳的卻是:離你近的地方(A地、B地)……


「…出發前再聯絡決定地點」


然後在聯絡的電話中竟沒把握契機。


*事後通。這方面我真的很笨!唉



 


今天──


我吃著他給的幸福潤餅,晚餐時他主動肴我碗中的湯,他轉述復健師說要我每次陪他來的話語。其實他說過的話,我也都記得。


「你有沒有想要去哪裡?日光燈買了,晚餐也吃了,東西還你了,所有的正經事都做了,然後呢?」這個問題讓我覺得不妙。


「我想去你家坐坐」堵在喉嚨發不出聲音。此時我多麼希望是感冒造成的失語症。


我看到自己的自尊心很強,即使被殺也不知道痛!


感到胸口長出一塊岩石,好悶,騎車回家時沒有月光引路,竟在43.5Km處爆胎,後輪橡皮變形,平路上騎來崎嶇難行,從背後看起來像是,無人的路旁有一隻孤獨的擅抖的獸。


古書記載「礎潤而雨」,可是這無雲的天氣,石頭上有水氣,難道會下雨嗎?石頭有點重,有點痛。


好不容易經過隧道口,忽然想起他應該也到家了吧,其實是為了知道她是否安全到家?撥電話向她報平安。大山在左邊屏蔽了收訊,斷續之間聽不出言外的表情,沈默之後才開始慢慢聽見心中的清音。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開啟部落格,卻寫不出成篇的文章,正好畫家朋友在線上,他是個有力量的人,能以相對「高齡」狀態獨自準備錄取率2名以內的藝術學校入學考試,而去年錄取從缺,竟也讓他考上了。他有寧靜的雙眼,和忠實表達自己的文字。只是九月,就要到捷克念書了!也許他能描繪與解析我的心景。


 


 


Antonio :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邀約今天晚餐。見面時給我一捲潤餅,說那是幸福潤餅


anymore :


然後呢 


聽起來很浪漫


Antonio :


嗯,像在天堂一樣 


但很快就要下地獄了


Antonio :


改天用講的好了  打字太慢


anymore :


msn可以講話呀  如果你願意說的話


 



 


──開始時間: 上午12:22:26; 結束時間: 上午3:32:55


「難得有人讓你來到人間,我很開心。」


「@@?」(怎麼他跟博士的說法…)


 


「我也曾經等一個人,等了好幾年,知道她不會回來,就算人會回來,其他種種也不可能回到跟從前一樣,於是這樣的等待其實是自我完成的過程,當時心想自己將不再談戀愛。」「我想留在等待裡,只是歲月一直催促著我向前進。」


「原來你跟她一樣在等待著別人。你知道嗎?當她告訴我他在等待別人時,我看到自己產生了嫉妒的情緒,莫名心疼…如果是我,不會再讓他帶有傷感的等待。等待應該是花開喜悅的同時候的一種準備,看著花落的美,然後才能品嚐到秋實的真實滋味」「你說,後來你怎又不等待了?」


「你不該問我,我想留在等待裡卻要投入感情的事情。我有一段過去沒告訴你,我曾經追求一個『天性不可能的人』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成為很好的朋友」「我也曾花光所有的錢去金門看她」「時間過去後,不再迷戀她,看到她已經不再有任何感覺,有些遺憾的那種感覺不見了,但我很喜歡當時的自己。至今還是覺得很棒!」


「相較於你,我覺得自己好像沒有這麼樣對待別人,如果有人這麼對我,我會很感動開心~所以沒有盡過力的人,希望得到真情根本是個妄想狂。」


「後來我在台北生活,也有了心上人。那是我大三的暑假,我畫壁畫打工,因為熱,所以早上五點出門,八九點收工,我去便利商店買牛奶當早餐,看到這個人,我決定每天同一時間買同一商品,我想讓他記住我。之後鼓起勇氣攀談表白。……」


「好像聽你說過。」



 


「你的這件事情,就這樣了嗎?愛情短暫  經常來不及把握就消失  請在這期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不能用一般的情形去解讀,她是個受著傷的人,你要有耐心陪在她身邊……你們要自己感覺。」「關關睢鴆,在水一方。對了,我畫過一篇詩經,是漫畫,要看嗎?:http://www.2010***mer.com/**st/***/**x.html(因文章無法設密碼故暫不開放)


檔案大靜心等  由左到右  由上到下  視窗必須往右邊拉


「我看了,是我喜歡的畫風,讓我想到一句話:無明所繫,愛緣不斷,又復受生。」「謝謝你鼓勵我,我知道一般人會勸我說她已經發好友卡了,不要再花時間在她的身上,否則會令人感到厭煩」「但我覺得,我們的情形不同,回憶著她的誠懇話語,解開膠著情境的鑰匙就在那裡。我想我會主動打電話給對方!」





「當然,我大多是鼓勵的。我有個同學在國中教書,他與一位學生互有好感,我擔心他因此被告或解職,但我還是鼓勵他。我覺得愛情裡的階級是人定義的,不應該如此。雖然牽扯很多人事物,這其中很難,帶著盡人事的力量,小心不要傷害任何人。」



「啊,我看到對他心動的那一刻了,不是夢境,而是在學校,她對我說三句話時的語境。如三日餘音的豎琴,輕輕撥動著我的心弦。」


「嗯,我相信那個時刻真的很棒!我有個朋友,她國中時喜歡一個男生,至今仍然沒有表達她情感,最後聽說那男生結婚了,我朋友心碎。她從沒談過戀愛,蹉跎了美好時光,蹉跎了那些可以美好或糟糕的時光,我聽來有些悲傷,怎麼會讓自己的懦弱打敗,這是最冤枉的失敗,未戰就覺得自己會輸,註定不會贏」「你要知道,失敗是很好的。你繼續  不要輕易放棄。」


「我大致明白了,一夕之間就要學作自己心的勇士」「我知道每當危機發生時,人們的解讀(觀念想法)和作為,往往左右了情勢發展的方向」「再一次謝謝你提醒我該做的事」


唉!這些都因我的苦而說出來的話」「我也不知道怎樣做才是對的,無法猜測人心,但誠懇他會感受到坦承也會被感受。」


「嗯」


「也許他會跟我一樣反反反覆覆,請你多細心了解並陪伴


 


「知道,我會的。」


 



 


 


*於是神仙來到人間,為了幫助有情眾生,他沒有愛瘋4S,但也學會了傳簡訊:


「○○是我第一個告白的對象。昨天我被朋友責備,說我從來只有接球,然後…呢?如果是他也會冷掉。於是恍然大悟…如果早知你會急轉彎,我應在這之前回應給你更多快樂,就像你每次帶給我的浪漫一樣!即便最終還是收到好友卡,我仍要持續關心你!今天我面對自己的情感,真正想說的是:我喜歡○○,我想抱著你說話到天明。感謝你激發我三十幾年愛的勇氣!你不是說我有安定人心的力量?連治療師都要我每次陪你復健,你可不可以謹遵醫囑?直到身、心痊癒!我該睡了,早安~」


 


後記----


畫家:「記住  別給其他人看我的圖或照片」「我違約要吃官司的」


「指漫畫嗎?」


畫家:「是的,可以給你愛人看  但其他人就不行了!不知何時才會出版  等好久~」


「謝謝你!」


 


待續……在回診之日


 


處方簽:


1.勇氣


(The greatest test of courage on earth is to bear defeat without lossing heart./by ROBERT GREEN INGERSOLL勇氣所面臨的世上最大考驗,就是能夠承擔失敗卻不會意志消沈)


2.反省與改變自我的能力


3.適時回應的技術


(避免神經外部木質化)


4.理解之心


(像荒漠中的甘泉)


5. 真誠


(與自以為認真有別)


6.不做會讓自己後悔的事


(珍惜緣份)


7.其他:去做任何有益他人的事


(種瓜得瓜)


 



§我要撥電話了,心裡很是緊張。


還是先洗澡,換衣比較有誠意……


沒通,慘!


一樣不通,不會吧!


可能他在室內收訊不良的場所?還是……我想起了許多不告而別的情景,不會的,她不是那種人。


仍然是「您撥的電話沒有回應」


換撥她另一支手機,要嗎?如果真的要迴避你,還要撥嗎?


不撥是害怕所擔心的事成真,撥是因為夫子說凡事不要臆測。


我曾經告訴別人說,順著自己真誠走,你的心會帶你到正確的方向。


我向山招手,山不來,我就走過去……Go!


Heaven never helps the man who will not act.


by SOPHOCLES(索佛克里斯)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金緬槴」又開了,去年奶奶在我農曆生日的清晨離世,回家看到它依舊不管世事地盛開。今年提早了一個多月開放,用她的花語告訴我:新生和希望。


§這兩天24小時內,電話和部落格裡接到許多信息──


 


L:S兄我媽媽不久了大概剩幾個月。醫生交待我們不要讓她知道,所以…讓我整理好一切再跟大家連絡吧。


回覆:哪家醫院呢?你可前往「資源整合中心」尋求心理醫師和法師協助伯母作心理建設,這是每個人一生中最後應當學習的重要功課…調適身心專注念佛求生西方!祝福~


  這位曾經說她情場上從未失敗過,問我為何不喜歡她的美女,沈寂很久後捎來的信息,令我沈思良久……啊!「你曾經向我告白嗎?」只記得她問過我喜不喜歡她?而相同的問題她也問過教授,得到的回答是淡定的:「喜歡有很多種。」多睿智的答案,不像我只會呆在那裡,像被點穴一樣留在原地。其實我根本不知道那也算是一種告白。(老師真的沒有教過我)後來才慢慢體會,告白這事,困難的不是口才,而是評估情勢和時機……但是搞得那麼理性就不浪漫了啦!


  好,別鬧了~只因怕題材太沈重,所以加了點調劑,馬上回到正題--


筆者不了解對自己或他人隱瞞病情是否比較妥當?如果死亡是未來可預見且不能改變的事實,如果無法事先知道而做好身心的整理、說出真正想說的話,把握這最後的時光將「今生的關係」進行和解、反省與感謝……,這會是多麼令人感到遺憾的事啊!?


        以上只是個人的淺見,不見得最好。各位讀者朋友們的看法以為如何?歡迎留言討論。我深深地祝福著,正面臨生死交關的患者和家屬。


 



同日電話中,以前的同事來電問候關心近況,我將決定返中部的消息告訴他,婉拒了南部創辦人與執行長的厚愛(錯愛),尤其是執行長覺得我很好,是可造之才……同事立刻接話用很肯定的語氣說,你本來就很好!謝謝他們對我的評價,但人生的選擇有很多的「本份」尚待完成,工作的目的不在於賺錢,而是自我的實現。每個人追求的事物不盡相同,因緣總在這異同中分分合合,不論是對人還是事情,從深思後決定的順序可以了解自己所追求的人生價值。


王爾德戲劇裡的Jack歷經世事之後領悟到真誠的重要,我極願意對人真誠,儘管真誠有時充滿危險,但不以本性處世,又有何快樂可言呢?此階段的我,似乎對很多事、很多人,很多狀態都能以感恩心回歸於此時此刻之存在,寧靜地、微笑的面對未來了。


同事報告了其他好同事的近況,我又再次聽到關於小三的故事,所謂人心難滿、欲壑難填,折騰了多少人的心靈啊!慶幸自己能早日信受感恩、懺悔的重要,時時心存善念、包容對方來珍惜每一段緣份。(聽起來老掉牙,但用真誠去感化雙方,確實很有幫助!)常聽到出軌的新聞,往往講的並不是火車,雖然慢慢見慣了這些情事,我仍然無法理解,曾經相愛的人,怎麼忍心用言語(抱怨、諷刺、輕視、命令和批評)去傷害對方呢?難道真的是「業力」嗎?我寧願積極去面對,誠懇地承認自己的過失,感謝對方的付出。


提到這個,他還問我的感情狀態,這個嘛……嘿嘿,歡迎大家到「四存空間」來喝茶、聞香~


 


/


 


Q


  日前和朋友提到麵包,他向我推薦恩尼斯特,聽到名字的下一秒鐘立即反問:他很「誠實」嗎?兩人語竟而笑……因著話題,回家後便上網查閱相關的訊息。


        格主的文章真誠,令人印象深刻。同時我也想到,前些天與朋友談及他希望種植自己心目中的茶園--將茶樹的株距拉大,任其自然生長成百年老樹,回歸樹的本質來看待喝茶這件事。他又說,在有生之年如果能做一件有益於他人(包括土地、動物、人類等),心中必能安然且欣慰地回顧覺得做一件正確的事。


        朝理想實踐過程中,必有許多拙折,但能明白自己的志向,所謂「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而能安於此時,樂於努力的過程中。祝福大家!


*若有機會,定當購買老闆的麵包產品,將大家心中抽象的真善美作一個實質有效的連結。


 


A


謝謝您的鼓勵,Ernest這名字,


來自王爾德的戲劇: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中文一般翻作「不可兒戲」,


有時一個人的名字,


的確因著字義,帶著一點性格上揮不去的宿命。


 


我滿努力在我的工作上,不管是教書或騎車,


我的伙計呢,則努力於製作麵包


我們希望做出來的東西與市場既有的有點不同,


不過,路還很漫長,至少我們還在生意人的路上摸索跌撞,


但願有機會為您服務。


 


Q


Ernest--不可兒戲。英美文學我並不熟悉,直覺得想到李叔同先生的《憶兒時》裡提到「……兒時歡樂,斯樂不可作!」耶穌說過,要像赤子一樣才能進天國。他們是否也在提示人們認真的重要、真誠最要緊?!


  大略查了網路資料,有這段文字:劇終前Jack 說他首次明白到為人真誠的重要性。(I've now realis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my life the Vital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我不禁反省自己,至今是否與Jack有著相同的領悟?哈,祝福在真誠
的道路上努力的人們!


*另請教,週五有固定做現成的麵包嗎?是什麼口味呢?或者,除了週三,


其他時間必須以預訂的方式購買?


 


A:謝謝您的分享。
  我們的麵包每天都不固定,就是有訂單就做,沒訂單伙計就會自己練習他想練習的種類,然後等我下班要我試吃。所以,通常都是客人預定才做,但因為伙計只有一個人,產能低、產量有限,所以一天只能生產兩種麵包(一種需要5~6小時,兩種交互做,一天就差不多耗盡),又要把手邊訂單湊一下,所以除非巧合,否則通常預定之後,交貨之間大都是一到兩週,我們會盡量希望一周內給客人,但情況總是不太一定。尤其有些東西必須備料,像是熬紅豆餡、鳳梨餡,這些都不是立刻可以做出來的。周三的部分是因為會去擺攤,所以固定會在周一周二做幾種備用,若您要的剛好是當週做的,就比較方便早點給。麵包做完,我們就凍起來了,免得老化過快,大概凍兩週的麵包,就不會再賣,會自己吃。整個情況大概是這樣。


 


終:


  了解。感謝老闆的回覆。
  那麼改日經過或請朋友代取,就購買您現成的產品即可。剛好吃到的口味,便是融合了緣份的麵包,從舌尖去感知生命的豐富與奧妙


 


/


 


筆者: 近期將倉庫陸續清理成為「四存空間」,桌椅大多是回收的資源,布罝是學長朋友們的想法融合在下的思惟,所陳設的物件是因緣聚會,營利所得部分用作提供予清修者日常之用。


  一切(外在&內在)正在建構中,也許兄台可以給我建議。


  那日北上途經苗栗時,接到來電,兄台的聲音與語言合致,帶點儒者的氣息,也許您是學校老師,或者是個追求真善美的人。子夏云: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拍賣網站會員lucky777


  生命的實相與價值一直是我自心探究的題目,?的心常在無名中取捨,分別,而語言文字又製造出無數的虛妄,?的心像是一個缽,當我們在缽中放入一種價值,對外就產生一種對待,


  就如若社會告訴我們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它會產生一種對待,但若環境告訴我們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則心又會有一種對待,心常在表象中取捨,而如何認清實相則取決於我們拿掉多少虛妄,故而就我個人自省比群聚重要,所以不敢有建議,
  另則謝謝您的讚美,被同質性朋友的肯定亦是一種癡醉,下次見面定當痛飲三瓢,


/


其他的信息,因為打字很耗時間、精神,適合放在心裡繼續醞釀……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收到H兄賢伉儷各別贈送的禮物尚未表達感謝之意,


近日打掃布置的「四存空間」也還沒完成,


不意接到陌生人的來信,他說:(部分語意修飾)



Q.您好!因見您友人賣場之商品文案,知您是一位懂生活的達人,想前往拜訪請益,幾次留言均無法有您聯絡電話,故而下標賣場商品,為的是以便與您聯絡,我的電話是0980******,希望有機會可前往請益選購,


 


由於當時忙碌,故而匆匆回答----


A:原來如此。
若您要來,請儘量避開星期六,星期假日仍需事先聯絡。
最近在埔里老家,將舊舍逐漸清出,已有獨立的泡茶空間。但風格其實是樸質的,並非追求物品質感的生活,產品大多只是茶葉、香品和酵素而已。玫瑰花則種在別的地方。
生活在於安心,在下只不過是個學習安心的人。



回信----


質樸本應是生活的根本.榮華的追逐只會讓心迷失,對花品種的選擇與堅持正反應出您寧缺勿濫的性格,而茶葉、香品和酵素正是讓色身安住滿足的好東西,期待埔里的拜訪,定能獲益良多!!

by  lucky777



*(上圖是宅旁的琴弦竹,來自台南。)


我看起來懂得生活嗎?不禁這樣問自己。


在下只是個致力於清靜的學習修心的平凡人。


關於植物品種的選擇,看似寧缺勿濫,其實每一品種我都沒有偏好,記得日前問過種植玫瑰花種苗場的Y,最喜歡哪一品種時,他作勢說:噓,不可以讓它們聽到。意思是,雖然我們可能有自己比較喜歡的品種,但每一株植物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教導我們用平等心去看待這奧妙的世界。


有萍水相逢的客人要來拜訪,正值「四存空間」整理之際,這首位先行的朋友,且讓我學習以兄弟相待--這是「四存空間」裡於心性層面的練習,以此呼應我得知運用和成為處世的信念----之來處,如果做得好就是報恩,如果失去方針,則成為我自己的懺心室。


Lucky777曾在我前往桃園座談的途中來電,語調客氣有禮,像是個讀書人,也許是位老師?不知相逢時會激發什麼智慧,和實踐的力量。


夜深應眠,擱筆。


今天繼續將未說完的話補述……


思索到底他人是如何從文字裡看出我的特質,以致於想來「請益」呢?


自己看自己的文字,不若麵包老闆的精鍊,既不浪漫也不華麗,甚至對於寫慈濟活動那篇,覺得難為情,如果是現在,我只會覺得自己無功無德才不能感化影響他人,應該懺悔。


如果說我平凡的語言中,能感受到什麼的話,那應該就是誠意了。


這就是古人說過的「修辭立其誠」的原意之一嗎?


文字只是表像,平心靜氣能感受到誠心的力量!


對於計畫遠來的陌生客人,我無法預期他會不會來,或者跟他說上哪些話。


寒舍誰來,茶當酒。


當他詢問產品時,我會中肯地帶點推銷的目的,但最終可能都沒有契機說的是存在內心的願望。自此別後,說不定就再也會遇不到這個人了,不管他是誰,我衷心盼望著四海的兄弟,在今生或者他生他世,能不受後有,遠離諸苦、得大自在之恆樂。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扁柏的果實,看似個自獨立,其實相互關連。(2012年春天攝於南投.奧萬大)



 


  昨天與朋友聊談,得知他感冒的消息,眾所咸知即使看了醫生,仍然需要多喝水、多休息,這是一般人都知曉(耳熟能詳)的常識,然而表面的知,和真正的知尚有一段距離,真知的人必定如是實行,親身經歷,累積經驗,涵養智慧,可謂「知道」(有能力和方法,指引正確的途徑者)。這回電話那頭的朋友,聽聞他在當天便實行了多休息的醫囑,十點鐘便上床睡覺去了,實踐者總是讓彼此的談話有了意義。閣下的優點值得讓在下效法學習。


常看到長輩生病時的痛苦模樣,於心不忍,叮囑他要多喝水、休息,不要亂吃成藥,平日生活飲食宜清淡、常運動(治本之法)……云云,言者關心,卻聽之渺渺,久而久之晚輩就懶得說了。就連醫師也對此事產生職業的倦怠感,那日同長輩去看診,我跟醫師講說長輩把治痛單視為萬靈藥,希望他能以專業的形象告誡病人,影響習慣亂服成藥的人,但醫師卻馬上搖頭表示說了也沒用,他們不會聽……。其實,我對醫師有些失望,本於職責對病人的健康有益的任何措施,包括醫囑,都應不厭其煩地予以顧念,不必預設所作的努力是否有好的結果。


……心想說了也沒用,聽的人也覺得心煩,為了避免語意發出去沒有盡頭而產生的惆悵感,漸漸形成人際疏離的行為模式。到後來長輩反過來抱怨,怎麼人生病了都沒來關心一下。脾氣變得古怪,讓年輕人難以靠近,親子關係進入一種負向的循環。


若有人,在他人關心時能隨順其語意,節制原來的慣習,實踐回歸正向的生活方式,將皆大歡喜也(喜樂之心即是良藥典出《聖經》)。由此案例或許能發現──從語意到意義之間,似乎是用「接收」、「反省」、「改變」與「實踐」等要件將兩者切實連結而能成就,教彼此的生活朝向更健康、快樂的方向前進(平安)。換言之,當別人關心我時(以感冒的醫囑觀之),如果我暫時不願或不能改變,也要儘量用言語、態度、行為…讓對方知道我接收到了他的關懷,譬如承認自己做不到的和善態度,贊同他的說法等等,讓那端發出的語意有所回饋,維持著和諧的語境,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令兩者都能心安。


是故人的慣性想法和反應態度,往往左右了語意的發展方向。君子的中庸之道,筆者淺見認為表現在:以理性的思惟坦然面對真理,當有人提醒自己時,願意反省、進而改善實行;同時用感性的眼神舉止,不疲勞、不厭倦地將善念回應於言語落處的浩瀚人際



昨天看到朋友手機APP?的內容,印象深刻的不是主要文意,而是他提到父親無法戒掉的「癮」,直到身體健康出了狀況,無能從事該活動時,才真正把癮戒掉。使我稍稍體會他何以有遵守醫囑的實踐力,有了初步的理解。


不禁思惟,眾生皆用他的生命歷程,教導我們許多基礎且重要的事。讓我避免步入相同的後塵,教我們了知無常、珍惜當下。感恩眾生用他的痛苦,換回我的覺醒。在日常生活中,願以感恩心保持覺知,以回報眾生的恩惠,如此眾生的苦將不會白受。我應懺悔自己無功無德,來影響我所關心的人,當我維持自覺的時候,也盼望眾生能保持對真理的追求,與我在覺知的故里相會。


保持感恩心和懺悔心,避免旋入負面的情緒之中,這是我保護自心,如護眼目的有效方式。對此我要感謝    二師兄,傳承自    師尊的智慧和慈悲與解脫之法,使我在魚龍百變的現代社會中,還能聽見遠古的鄉弦,知道通往真理的方向。


 


………………………………………


 



*延伸閱讀──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諦閑法師講述內容(摘要)


所謂十種行願者:一為禮敬諸佛,二為稱讚如來,三為廣修供養,四為懺悔業障,五為隨喜功德,六為請轉法輪,七為請佛住世,八為常隨佛學,九為恒順眾生,十為普皆回向。此十大願王,曾稱所起,故一一都云,盡十方,遍法界,極微塵數,約橫論也。又一一皆云,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此十大願,終無有盡,約豎論也。



此十大願,是普賢菩薩的弘誓,菩薩即此大願,於自證之心性中,發起「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之大行,利樂一切眾生;因此願行而生起不可思議大智慧,超越一切世出世間的束縛,證入解脫境界。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山上山.愛


口裡說喜歡,而愛是行出來的。


愛上山的人,一再而再,因為嚮往……


移動腳步,便可能從此走進了夢想。


 


行遠之前,在山下看見一間精緻小店,


親切且積極的服務人員,引領我們上二樓,介紹這一片落地的景觀!



其實可以再近一點!



他們看到的是如下的景象……



一泓碧水,芳草淒淒的沙洲。






室內牆上及產品,皆以青花為主題。


葉片互生、時而對生,看不出是哪種植物的變體,


也許是在夢裡,似某種規律形成圓滿的姿態又逸出枝外。



很容易看到玄機,提示過於明顯了,原來是朋友兒子開的店。





 


遊客如織,但……


上了山,便是另一番景觀。
看得出來誰是主人?民主的社會,要尊重多數者(植物)的意見。


向山招手,祂不來,我便結伴走去……


遠眺山巒疊起,縱橫成一壯麗峽谷。



含煙翠。





借道經過弟兄的種苗繁殖場。



特別青翠的顏色,告訴人們她是大島櫻。



雲外有藍天……


綠樹村舍合,詩人說「白雲親舍」的景物,容易撩起思鄉之情。


 






遠山安忍不動,猶有深密。




後院大池--青青碧湖。




門前對面山腳有部落,


看起來是沖積扇的土地,蘊含著不穩定的力量。


 


「寒舍」之內,伯母招待的番豆


第一次吃到這種豆,滋味類似綠豆,不過它的種皮比綠豆細緻,口感非常綿密。


我在心中對伯母說:謝謝您,很好吃~





下山的出口,也是上山的入口,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山,總是在別離的路上,崩落濃濃的思念。


邱晨如此唱著:「別問我到底來自什麼地方,如果你會記得我,我只是走過晨霧的朋友……。」


告別山的途中,我們不禁要問自己此行的目的何在?


這很重要,才能切合標題。


但現在夜已深沈,這時間所應該做的本份是讓身體休息,


改日再敘。



H兄告訴我,他到大陸看到那裡的老茶樹,百年來將根系深深紥進土中,突破硬盤層吸收水份和養分,


其枝椏充分伸展,接受到完整的陽光和露水,樹冠自然且平衡……所謂的地力,在眼前展現祂的豐饒。


它的葉子質感非常好,觸感柔靭結實,氣味芬芳,在舌尖、在鼻息之間流轉,這就是好的茶葉。


曾經在當地拿這種茶葉臨時做茶,結果因為設備不足,火候控制未臻完美,自覺是失敗的作品,運回臺灣後經過一段時間沖泡,意外發現它竟不難喝,甚至覺得真是好喝。怎麼會這樣?也許這就是百年老茶樹才有的深厚底蘊。


此行的目的是看地、買地,希望能找到適合種有機茶的土地。


H兄想要種一畦有別於慣行農法的茶園,將茶葉的株距拉大,任其自然生長(長高)成為大樹(小喬木或大喬木)。他說:我想用茶樹本身會喜歡的方式,愉快地生長。意思是,人類的身上不會長出葉子,園區土地的主角不是「我」,而是茶樹。「我」只是幫忙協助的角色而已,


過程中去體會,例如水分在不同季節對茶樹的影響、堆肥的比例,施予的時間點--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在種茶的過程中,體驗大自然的奧妙,在身心靈平衡的狀態下,手心捧著自己喜歡的溫熱茶葉,分享給來自八方萍水相逢的朋友。


記得那本書《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裡的木村阿公--「他在開朗的笑容底下,隱藏著一個飽嚐人間至苦的秘密。憑著一股『相信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的傻勁,堅持無農藥、無肥料的放養方式。這段旅程長達30年,他沒日沒夜地在不結果的果園裡奔走;他跟樹說話,也憐惜所有的雜草與昆­蟲;沒有收成,他做別人看不起的工作來養活全家;他也曾經尋死,卻在山中發現自然與生命存在的意義這份愛與狂奔不止的夢想,終讓他喚醒消失在北國的奇蹟蘋果。」

第八年開七朵花,結二顆蘋果,佛堂祭拜後全家享用,翌年滿園花開,嚎啕大哭敬酒謝樹。


我看到的是,木村秋則阿公,始終懷著相信和感恩心親力親為從事農耕,終於感動全宇宙都來幫助他實現願望。


 


H兄的理想很高,許多人忍不住要問:地點會不會太遠?做農很辛苦喔~並非想像中簡單。他要不要先在家附近租一塊地,每天從事耕種試試看這樣的生活能否適應?我覺得契作就好,比較單純!


許多人得知他想在車程距離超過三小時的山裡種植茶園後的反應,常以自己過去的生活經驗與感受去推論,在眼裡表達著憂慮,言語落處猛踩著剎車。


我聽到H兄說他希望的生活是……當回顧過去的生命,覺得自己做了一件正確的事,而感到安心與欣慰。他還說要盡人子本份,接父母同住,共度餘生。


也許是我親耳聽到他述說時的真誠,心靈深處被輕輕地觸動了。


我與大多數人不同之處在於,不僅不曾有過阻擋他的念頭,反而願意支持他親身去經歷,實現別人眼中不太可能的夢土。


生命裡重要的道理,往往是既定思想的大腦推論不出來的。


一生懸命之果,就像木村阿公說的,他也不確定是什麼原理:「也許自然的東西不會腐爛,只有漸漸枯萎吧……」,用全然的心意換回了芬芳。這芬芳即是答案的指引。縱然最終的等待,不見花開結果,過程中至少也能安頓身心,回歸屬於人合著天的本意,了無遺憾。


我們所要擔心的不是未來尚未發生的失敗,而是自己是否能常常保持初衷,慢慢前進,帶著好奇心去實踐心中的願望!有一種在努力過程中就能看到的景象,我們是否會被自己的毅力和傻勁感動落淚呢?如果不能感動自己,又怎能期待看到金色陽光下花開結實的美妙。


21世紀是農業復興的時代,眼睛(觀照)和手(實踐)就是最好的肥料和農藥,現在正是用農業修補地球的年代!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年前心血來潮,花了近千元在網路上買一株日本進口的原生孤挺,從來沒有種過孤挺的經驗,只為了「原生」兩字在心底的意義而買。


經過多少年,從一株到兩株,四株……卻從未開過花,為此特別添購紫砂盆為她換新家,


依然只長葉子,不來花。


漸漸地,我能欣賞她如芝蘭般的狹葉,以及覆蓋在銀灰綠色的裡神秘,用盼望來等待……


對於開花這件事,我已沒有期待。猶如妄想漸漸落盡,只有等待本身尚存,值得讓我心安定。


 






直到今年四月天,中旬,不意發現竟然抽梗含苞了。


這時候,看在眼裡的傻瓜,就像這顏色,淡淡地會心一笑。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送走賓客的午后,感覺陽光刺眼而熾熱,意識到屬於雞蛋花的季節已經到來。


感冒的症狀尚未完全消除,身體好像不全然是自己的,偶有一事一物的觸發內在稍微深層的情感,似可穿越古今,逐漸形成對生命苦空無常的體會。


        我想起了一個孩童的憂傷。


弟媳日前來電,說德德無來由的哭泣,想念已故的阿婆太。究其細節,小小的心靈回憶阿婆太總是很有耐心地,用她發抖的雙手餵食正餐給他吃,每一餐都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就緒。


我們自己也曾經是那個動作是清潔,是正直,都顯明他的本性的孩童(聖經),長大後思索著,為何才五歲大的孩童會有這樣的憂傷?


依佛法的理路觀之,五歲大的兒童已經有「心」了,有心即有私,但心智的發展應該還沒有到動「情」的地步,更非是因為慾望的緣故。若然,他的憂傷,應該與成人的有所不同。有私因為有「我」,我的一部分消逝了,變得無法追溯,為了能安頓身心,故而學會珍惜。


是這樣的嗎?


讓我們以感恩心,共同來學習這生命的功課吧!


 


 



《走來我們的奶奶》


走來我們的奶奶,柱著長長的杖拐,


奶奶,奶奶,我說道:


我叫醫生快過來。


給你開出好藥材,你就不再把病害。


雖然有些苦藥塊,可是不用把痛挨,


妳要稍稍作忍耐,醫生很快會離開……


我要和妳去戶外,一起把那皮球拍。


我們奔跑來比賽,蹦蹦跳跳多歡快,


不要猶豫和等待,輕鬆來把大步邁。


 


奶奶緩緩向我道:


 大夫根本不需要,也無疾病要煎熬,


 只是身體有些老,


 老人腿腳不再好,灰白頭髮隨風飄,


──我在神祕的地方丟失了青春年少


遙遠的地方,叢林的深處,高山之中,深水之底……


何處覓蹤,無人知曉。


奶奶,奶奶!聽我說:


神秘地方快記起!


跋山涉水我要去,


青春歲月歸還妳。



 

 


6歲可愛小姑娘對奶奶的祝福



 

 

13歲孩童於聯合國演說


 

 

*延伸閱讀--

面對生死的大事,其他的,猶若口吹即飛的雞毛與一時刺眼蒜皮了。









那是雞毛蒜皮
朱琦/聯合報


兒子,如果我們都這樣Wish,下輩子就會在一起……



next life,我們還是family嗎



這一年兒子六歲,夏天。我坐在游泳池水中的台階上,兒子跟我手拉手,腳蹬腳,整個身子在水中左右搖擺,笑著唱著。近來覺得兒子長大了許多,但此時模樣,讓我想起他去年此時,前年此時。一張笑開花的巴掌大面孔,帥氣呼之欲出,奶味兒還是大半未退。



「兒子,再游一會兒吧!」



兒子一轉身,鑽入水中。我游了三圈,回到原處,剛一坐下,兒子的頭鑽出了水面。



「爸爸,」兒子水淋淋的臉上,鄭重中夾帶著惶恐:「人會死嗎?」



我怔住了。這稚嫩的生命想到百年之後,讓我凜然一驚,更有說不出的心疼和愛憐。兒子四歲那年的春天,我們去洛杉磯玫瑰園掃墓,妻的外公長眠在那裡。玫瑰園是有名的公墓,綠色的草地連綿起伏,登坡躍嶺,草地下是無數的逝者。所有的墓碑都平躺在草地上,獻祭的鮮花插在墓碑前專供插花的水瓶裡,松樹成蔭,鳥飛鳥語,這讓我覺得只要把車停在路邊,兒子坐在車上有玩具,他就未必知道這是一個生者獻祭逝者的地方。



半小時後,我們回到車上。透過後視鏡,我看見兒子肉乎乎的小手放在了我岳母的手背上:「婆婆,別難過,你還有公公,還有我的爸爸、媽媽,還有大舅舅,還有小舅舅……」他說。



岳母一把摟住他,剛才忍住的淚水全都潸然而下。



對於死亡問題,我一直覺得自己小時候懂得太早,然而兒子更比我早得多。所以,當他問我「人會死嗎」這種問題的時候,我知道很難隱瞞他。



「也許是吧。」我含糊其辭地說。



「人有next life嗎?」



「可能會有下輩子。」



「爸爸,媽媽,我,next life,我們還是family嗎?」



我被兒子問得五內俱熱,眼睛一酸:「兒子,如果我們都這樣wish,下輩子就會在一起。」



兒子鬆了一口氣,淚水溢滿了眼眶,一低頭,鑽入水中。



夜裡,我們躺在陽台上,頭頂是無邊際的星空,大者如米粒,小者如針眼,更多的星星小如浮塵,似有若無。我從地球說到月亮,從太陽說到星星,然後問他星星大還是地球大。



「星星大,很多星星都比地球大。」



「一個人的煩惱大不大?」



「不大。」



「兒子,想想看,天地這麼大,爸爸、媽媽、你,我們能在一起生活,是不是很幸福?幸福大不大?」



「大。」兒子笑了。




小亞細亞的歷史有多長



兒子八歲時對歷史有了興趣,大凡是古裝電影,無論哪個國家,全都一看到底。去年9月下旬,我們準備去土耳其旅行,因此常常說到小亞細亞的歷史。



「Alexander跟土耳其有關係嗎?」兒子問。



「有關係。不過,那時候還沒有土耳其這個名字,我們就說小亞細亞吧!土耳其只是一個國家,小亞細亞是那塊大地。」



「Darius III跟小亞細亞有關係嗎?」



「也有關係。中文裡把Alexander叫作亞歷山大,把Darius III叫作大流士三世。就是在小亞細亞,亞歷山大打敗了大流士三世,馬其頓打敗了波斯。」



「小亞細亞的歷史有多長?」



「爸爸送你一個禮物。」我從書房裡拿出來原想過幾天才送他的世界歷史圖表,打開枕頭大的硬皮封面,展開摺疊的圖表,鋪在地毯上。這圖表從左往右一尺半, 排列著二十多個影響較大的國家,從上往下六尺有餘,上下四千年,顏色的不同區別國家,國力的強弱決定寬窄。我讓兒子先看中國,一道棕色如飛瀑而下,從未間斷,然後讓他尋找土耳其。



兒子眼尖,一下子找到了淺黃色的土耳其,失望地說:「這麼窄啊!」



「再往上看。土耳其以前是長達六百多年的Ottoman Empire,鄂圖曼帝國。」



兒子爬在地毯上,頭部往前移動:「哇,越來越寬了,哇,這兒最寬,A.D.1500,全世界第一!」



「兒子,再往上看。」



兒子往前挪了挪膝蓋:「怎麼不見了,Ottoman Empire去哪兒了?」



「你看這兒,這兒是咖啡色,Byzantine Empire,拜占庭帝國。拜占庭的首都就在Estanbul,今天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世界上只有這個城市,一半在歐洲,一半在亞洲……」



兒子沒耐心聽了,急著往上看:「這麼寬,Romans Empire!我知道的!啊,怎麼也不見了!」



「你看,B.C.600年,那時候羅馬人才剛剛建立國家。你再看,這兒是希臘,這兒是波斯,這兒是亞述,這個一直到頂的是西台帝國,歷史上還有很多曾經存在的國家,都曾經擁有小亞細亞,或者只有小亞細亞的一小塊。」



兒子跪在圖表頂端的前邊,紋絲不動,過了一會兒才說:「小亞細亞,這麼長的歷史啊!」我盤腿坐下,跟兒子談了一會兒歷史興亡,隨後問他:「還記得兩年前我們去BJ's吃飯的事兒嗎?那天傍晚人太多,要等一個多小時,我們沒時間等,不得不換一家餐館。你哭得好傷心啊,說自己是全世界最可憐的人,這是生命中最糟糕的一天。你現在還這樣想嗎?」



「不會,」兒子笑著,很肯定地說:「那是一件小事。」




那是雞毛蒜皮



電影《哈利波特》中,哈利波特以刀拍蒜,從此,拍蒜剝皮的事兒都是兒子的事了。有一次,我指著他手指上沾著的薄薄蒜皮,問他這是什麼。



「蒜皮。」



「你見過雞毛嗎?」



「沒見過,雞毛就是雞的毛。」



「雞毛蒜皮是不是很重要的東西。」



「當然不是了。」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雞毛蒜皮,可是,大家都去爭,去搶,害得別人痛苦,自己也煩惱。人生中很多事情都是雞毛蒜皮,可是,人很容易想不開,活得很不快樂。」



幾天後,小舅子喜遷新居,後院一片空地雜草叢生,囑我給他設計一個類似我家後院的花園。我帶著兒子去石料場看石頭,烈日曝曬下足足挑選了兩個小時。其中幾塊,形狀醜而美,斑紋層層環繞,上邊還散落著千年歲月烙下的青銅色斑點。當時就恨不能馬上搬走,無奈分量太重,只好按石料場經理的吩咐,逐一繫上彩帶,寫上名字。到了送貨上門的日子,石料場卻打來電話說,那些石頭被人拿走了。



我當即趕到石料場,果然,那幾塊「奇石」無影無蹤了,不僅如此,其餘挑好的石頭也大都不見了。烈日之下,我心裡的火苗也燃起來了,一股怒氣無處發洩,全向石料場的經理發洩出來。連我自己都料想不到,我是這樣的咄咄逼人。



回家路上,火氣漸消,便覺得方才的自己頗為可笑。



「兒子,剛才爸爸是不是很過分?」



兒子笑笑,沒說話。我接著說:「兒子,最近教你不少成語,你用一個成語給爸爸說句話。」



兒子坐在他的兒童車座椅上,聳聳肩膀說:「爸爸,那是雞毛蒜皮,別再想了!」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高雄回來的第三日,


傍晚時分,


手中拿東西往車庫方向前進……


黑狗見狀跑過來粘我,


忽然又生起厭惡牠這種舉動的念頭。


雖然相較以往,念頭的尖銳程度減輕很多,


但何時才能不再生起?


我趕緊懺悔,將念返回「如是我聞」的狀態中,


把意收回來在內功的修持。


 


我想要請的法是:


如何察覺惡念?


以及如何在察覺之後能夠一懺永逸,


讓無常的人心休息,


不二過。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05 Sun 2012 22:17
  • 面談


(上圖:八功德水)


今日臨時接獲面談的通知,


又正好是遠房親戚回台拜訪爺爺的時間,


一個是在大陸開公司、一個是佛教機構……


開公司的夫婦,看來和善,像是有福報之人,不知他們有否由福轉慧的出離心。


既然有言在先,赴約是必要的。我選擇了後者。




(上圖:七寶行樹)


見到的法師,溫暖和咰


面談室裡,因為背光之故,我看不到他的面容


全程幾乎是在面對太陽光的情景下談話的……



也許是少了對「相」的執著,面對佛光說話……


談話的內容,有些像分享和告解。




旻龍師是個謙遜的人,


談話過程中,覺得自己可以跟這樣的人學習。




面談之後,帶回來一些思考。


以感恩心,迎向未來。




我要落實如法的生活。


離開前,合十。


如果下回還有機緣面見法師,應該要請教、交流關於修心的經驗分享。





(鈦金大佛)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底贈師兄一盆無憂樹,正值新春,收到拜年簡訊。


心有所觸,集清明之念,回覆之。


 


 


有一種善緣的接續,在睽違之後重逢。


領略德者的風範依舊溫暖,何兄賢伉儷言行威儀亦恰似子夏所言「四海之內皆兄弟」的胸懷…。


遙想往昔佛陀、師尊輾轉至眼前川流不息的學道者,虛實之間如有喻意:「會當聖人出世,其性自然故名無憂」始有贈樹之因緣。


且觀聖聖相承、法法相傳,一如傾聽恆河謳歌聲聲入耳,吾們在天地間圍爐、紅火、白梅、夜話,此乃香光莊嚴!


後學感恩隱於內衷的不是因為師兄弟姊妹們長期受到誠心無別的照顧,而是今天的社會還傳唱著正法尚存的鄉音。


新年祝願大家,怡悅康泰、寧馨久長。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年前,自己設計手作的念珠款式。線代表觀音,一心念佛,無有間斷。

 


週六座談,老人家開示「誠心抱守」的法要,對於目視、口說、耳聞時的把握皆詳細說明。大眾法喜充滿。


回家後想到學長夫婦對我有恩,應當告訴他們這種法喜,但學長自從有了小三之後,不知他對修行是否仍有信心?見他每日煎熬(小三鬧自殺)的樣子,似乎也不如當初所想像中的幸福。如果他已有出離心,我的分享才有積極的用處。於是我傳了一封很短的簡訊:師兄,老人家向大眾開示法要,有解決問題的逃命之法。


是日晚間,學長即在夢中與老人家相會,顯示修行人的外在實證(32相中的重要幾相),他同修跟我們說學長很感動,覺得他自己那麼「爛」,老人家居然還會關注到他。


週一,用很困難的方式瞞著小三,大夥驅車北上去向老人家道謝。H姊賢伉儷也如同親兄弟姊妹般招待我們,建議學長可如  阿難尊者度化摩登伽女般的方式,向小三懺悔,甚至帶她回道場認識大家,或許可以開啟她另一片天空,自己再以堅定的心志表露修行的信念,如此才有得法的可能。


晚間,H姊向大家分享以科學印證修行人的外在象徵,其中長庚的徐醫師取樣一般人、居士、老高僧等人,抽樣測量骨質密度和骨髓腔的造影。醫師很客氣,不好意思請老人家接受檢測。


結果出爐了,一般二十四歲左右的年輕人,平均在負一點多,高僧也差不多,有位女居士是正二左右,跟隨老人家修行的L兄也是正的(數值忘了),在正的密度裡,可以看到男女殊異的從單側開始,皆出現骨髓逐漸飽滿的現象,呈現一顆顆類似舍利的結晶狀態,足以印證經典所言不虛,修行無比尊貴。


老人家慈心,他主動且輕鬆地說他也要來照照看!呈現在眼簾的景象,讓徐醫師和大眾無比讚歎,發無上的信心。欲解決生活和生死的問題,唯有依法行持,直此別無路。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和闐白玉(水料)彌勒佛擺件(局部)


 


三三歸一


W兄說《三三歸一》書中提及修養要達到「內收氣質、外收行持」的那種狀態(如:一切人我摃高,奸貪嫉妒,種種不悅於人者,一併收之忍辱袋中,而又活潑圓通,不露圭角,內極精明,外極渾厚,敬上愛下,克己和人,佛規則甚嚴整,氣象卻又和平;平時信實溫恭,以身作則,臨事寬容忍耐,曲體人情,盛德之感人,如春風之被物,夫然後近者悅服,遠者懷之……),但未詳述「如何」做得到。正好於上週六(12/24日)至二師兄家中座談,在散會前二十分鐘應C姊的詢問,師兄開示其中下手處。


他在紙上寫了一個字。告訴大家,耳朵聽聲音收進來,耳中有目,眼睛看不外放,口說能守住;耳聽無是非不失精,肝膽健康、目觀無是非不失神,口說無是非不傷氣,肺會勇,永住三清宮,精氣神三不漏,而歸於一。上述大意,剛好合寫壹箇「聖」字。不談玄妙境界,只在實際能理解並做得到的致用功夫。


再配合內功修養,做到誠心抱守(養)、實心修煉(化欲)的本份工夫。另外,個人二星期前發現,平日做事、與人相處,應對進退之間,回到自己家中的獨處時間中,若離開感恩和懺悔的心理狀態,而有所不平時,便很難真正做到內功的部分。實實在在不可不慎


二師兄全家,為了諸同修們每日的座談討論,中餐都為大家準備,每日二、三十人免費用餐,盡心盡力,使學人們銘感五內。


 



《三三歸一》本文--
三歸一序


原夫道之未生三才也,渾然一氣耳,至有天地人則三才備矣,外此皆物類矣,道之未生三教也,統共一宗耳,至有道釋儒則三教全矣,外此皆旁門矣,道之始於一而成於三者類如此,顧始於一者既可發為三,而分為三者終當歸於一,則三期之普渡尚焉,蓋祇有一期,或僅有二期,則三期不全,即三教之普渡不圓,將儒與道釋分為三教者,且不能歸於一,而人與天地分為三才,又何能歸於一乎,惟有三期之普度,天一開普渡於前,天三成收圓於後,九六原人,盡得三一之道,一期二期所度之人,至三期而共歸一室,道教釋教所傳之道,合儒教而同歸一源,儒也而集道釋之大成,人也而得天地之全功,則三才三教,皆於三期而盡歸於一矣,是道能以一而發為三者,復能以三而返於一,甚矣道之大也,太極涵三為一,旨良深乎。


愚幸逢三期普度,得聞三教心傳,不枉三才忝列矣,適吾 師不虛 先生,與友人道源道成等,講論三三歸一之理,愚聞之喜而不寐,因繕寫付梓,普傳海內,俾有緣見之者,及早醒悟,咸歸於一焉。時


大清同治三龍年三秋月三候日歸一子薰手敬序


 


三才歸一三教歸一三期歸一總論


甲己氏者,神州赤縣人也,得三教心傳,立願普渡世人,助祖收圓,學者以其自全真性,不務虛名,故稱不虛先生,一日與諸生講論天地元會之理,陰陽造化之機,座中有一弟子,名曰道源進而問曰,聞邵子一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為一元,一元管十二會,一會管一萬八百年,天開於子,地闢於丑,人生於寅,至戌亥而復歸於混沌。


敢問未有天地之先,混混沌沌,何以至子丑寅而天地人皆生乎?其亦有主之者乎?


答曰:此先天元氣之流行,自然而不容己者也,元氣至亥,則陰極矣,陰極必生陽,故子會則生天,天者陽氣也,動生陽而靜生陰,故丑會則生地,地者陰氣也,天地氤氲,陰陽交媾,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故寅會則生人。人者半陰半陽也,但天地人雖皆元氣所生,而運元氣以生天地人者,則無極天尊也,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而三才備焉。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道者先天道母,即無極天尊也,一者一元之氣也,二者陰陽也,三者天地人也,是天地人皆以道為母氣,而生於無極天尊也。


源曰:天地無為,終古清寧,生之可也,若人在先天,一靈真性,清靜無為,何等自在,而必使之生於五濁惡世,沉淪苦海,殊覺多事,且人生而苦,天地亦因人之生而為人苦,何也?運二氣以生萬物而養人者,天地之苦也,使人不生,則人不受苦,天地也可以無事,豈不妙哉?


答曰:人與天地為三才,若有天地而無人,則三才不全,何以成為世界,且生天地正為生人也,若不生人,又何用生天地哉,況天地陰陽之氣,流行布濩,得其氣者即有即生,此必然之理也。故道母以無極一元之真,運於天地二五之精,妙合而凝,而生人於天地之間,象天之陽者,則乾道成男,象地之陰者,則坤道成女,乾用九,坤用六,故道母運氣分性,生於寅會之男女,謂之九六原人,九六原人者,言原來之人,共九十六億也,此人之生所由來也。


源曰:人既生矣,則當任生任死於天地之間,至戌亥而與天地復歸於無極可也,何以天地未終,而人又開普度乎?


答曰,人之初生也,以天地為爐,以造化為工,以五行為陶鑄,元氣密結,而人生焉,其氣之充周洋溢,而人鐘之不盡者,萬物並育而不相害。故人死為人,物死復為物,至後人心機巧漸生,乃於物之馴柔者,搏而食之,而獰惡之物,則不為人所搏,而反以噬人,人物於是乎相害,但天地之性人為貴,後聖有作,凡人之飲食衣服,宮室器用,無一不備,而於物則或畜牧於家而殺之,或漁獵於野而殺之。故人能害物,而物不能害人矣,夫人貪生,物亦貪生,人畏死,物亦畏死,豈肯任人之殺而食之,而不思報乎,且天地萬物父母,又豈能任人之殺物,而不使物有以報之乎,此所以六道輪迴,而人畜轉變也,夫人變為畜,則墮落難堪矣,且爭殺相尋,罪孽滔天,而更釀成大劫矣,以原人而墮入畜中,又墮入劫中,則萬劫沉淪,何由返本還原,故逢大劫,必開普度也。


源曰:聞之五百年一大劫,豈五百年一開普度乎?


答曰:五百年之劫,較之尋常小劫,則為大,而較之開普度之劫,則猶為小也,此所謂大劫者,在辰會則龍漢劫,在巳會則赤明劫,而在今之午會,則延康劫也。


源曰:辰巳午三會,皆有大劫,即皆開普度乎?


曰然。


源曰:既是原人,皆屬先天佛性,宜一唱則醒矣,何用普度之一而再再而三乎?


答曰:原人雖先天佛性,然既生於塵世,則為氣稟所拘,物欲所染,歷劫孽冤矇心,度之甚不易也。故辰會僅度有二億,巳會亦僅度有二億,餘九十二億,尚待午會收圓也,諺曰三會圓滿,又曰三回為定,暗言原人必三會始能度圓,諸佛必三回乃能定果也。


源曰:請問辰會開普度者何人也?


答曰:道教也。掌教者誰,燃燈老君也,謂之道教者,道猶路也,所以示原人以出苦歸家之路也,必燃燈與老子掌教者,燃燈喻先天元神,性光也,老子喻先天老陽,命寶也。故道教所傳,乃修心煉性,性命雙修之功也,此一期之普度也。


源曰:巳會開普度者,何人也?


答曰:佛教也,掌教者誰,釋迦彌陀也,謂之佛教者,佛者覺也,所以覺悟眾生,使之出苦還原也,必釋迦與彌陀掌教者,釋迦明釋去萬緣,撥陰取陽也,彌陀明一性彌綸,圓光陀陀也。故佛教所傳,皆明心見性,性命雙修之旨也,此二期之普度也。


源曰:老子釋迦與孔子並顯於周,則皆午會中人也,今曰老子在辰會,釋迦在巳會,此何說也?


答曰:所謂辰會之老子,巳會之釋迦,乃老子釋迦之前身也,以辰巳過劫,則無可考矣,故復顯於午會,著留經典,闡明心法,以為三期普度三教合一之憑證也。


源曰:一期二期,去生初猶未甚遠,而每會所度僅二億,至三期則去初生愈遠,陷溺愈深,度之更不易,而謂九十二億,必在午會收圓何也?


答曰:普度收圓,真非易也,無極天尊以九二已為殘靈,一時難以喚醒。故命辰巳所度之四億,復於午會降生東土,分任三教,各著經典,以為三期證據,多設旁門,以為收圓先聲。故午會者,天人之所共乘,而不可錯過者也,所以然者,時至午會,六陽畢,一陰生,天開殺機,收盡惡人,以充劫運,若九十二億,不於此時度圓,則墮在劫中,沉淪何極,且人生於寅,旺於午,乘此時而普度收圓,正原人一線之生機,過此則無復原之期矣,此收圓者所以必在午會,三期為不可失之時也。


源曰:敢問三期普度收圓者何人也?


答曰:儒教也,掌教者誰,普度乃儒童,收圓乃天元也,三期必用儒教者,儒則統一世之善男信女,無不在教中,故儒字從人從需,言原人之所需,待者此時也,蓋諸佛需此時而定果成真,殘靈需此時而歸根復命也,普度掌教,必用儒童者,儒童乃孔子分性,謂為儒教之宗,而終身童真,象坎中元陽也。故普度如採取之功,真水上升也,收圓必用天元者,天元乃彌勒化身,謂收周身之神氣,而歸於先天乾元,彌羅無間也,故收圓周天之功,萬脈朝元也,合之乃存心養性,修身立命,無非性命雙修之學也,一期二期之仙佛,至三期而共萃一堂,道教佛教之功修,合儒教而同歸一致,收千門,並萬教,此三期所以不僅普度,而又必收圓也。


源曰:既是儒教開普度,則一切宜從儒教,何以持齋守戒,又是佛法?


答曰:不持齋則孽賬不清,何以脫輪迴,不守戒則命根不固,何以了生死。故敦倫飭紀,一切盡從儒教,而持齋守戒,則必遵佛法,蓋聖賢仙佛,惟佛法最深,佛律最嚴,佛願最洪,佛量最大,必成佛而後能超生西天,永住極樂也。故末後一著,乃成佛之祕訣,前此未敢輕洩者,人逢三期時至,普度雖開於儒教,而三教之人,皆以成佛為要歸,所謂娑婆變為佛國也。


源曰:佛教無君臣父子,不知禮樂刑政,何可行於中國?


答曰:使佛教無君臣,則佛國應無主矣,使佛教無父子,則佛國應無人矣,何以至今猶是君臣父子相承乎?謂佛教不知禮樂刑政,不可行於中國,考佛國其先亦好殺,至佛以慈悲方便為教,故西方數十國,皆持齋戒殺,方便與人,自周至今,二千餘年,其風俗之厚猶是也,佛法既可行於彼國,而顧不可行於中國乎?謂中國有禮樂刑政,可以致治,宜其長治久安,何以不時而革命,不時而易性,爭奪篡弒者比比也,則中國之治,果勝於佛國乎?而謂佛法不可行於中國乎?有如一日者,聖天子倡行佛教於上,臣民皆奉行佛法於下,治之以禮樂刑政,而濟之以慈悲方便,貫三才之至理,而生天生地生人之道,舉世同修,衍三教之心傳,而抱一歸一貫一之功,率士共勉,遵三皈,守五戒,除十惡,去八邪,遵三畏,體九思,君仁臣忠,朝有一德之雅,父慈子孝,家無不順之虞,禮明樂備,箇箇皆履中蹈和,政簡刑清,人人盡慎獨自訟,不造酒,不飼畜,而穀不可勝食,不飲酒,不食肉,而財不可勝用,仁民愛物,食德飲和,鳥獸魚鱉,咸若其性,所謂天下一家,中國一人,萬物一體者此也,道一風同,胥一世而躋於仁壽之域,於以成萬年太平有道之長,則中國也即佛國矣,豈不休哉,豈不盛哉。


源曰:中國可為佛國,既成於儒教之開普度,則儒書所載,亦宜顯有明徵,何以此語僅見於釋典乎?


答曰:聖經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非中國化為佛國之證乎?


源曰:修身乃儒者之事,何得謂為佛教?


答曰:儒者之所謂修身,不過端好惡,慎舉動,修後天有生有死之假身而已,若聖經所謂修身,固修先天之真也,試思明德新民止至善,明德何物也,新民何事也,至善何地也,知止一節,實煉己持心,了性了命,修身成真之口訣也,蓋人之真身,先天居於乾宮,一性圓明,渾然天理,無思無為,清淨自在,至後天乾變為離,坤變為坎,先天真身,失陷坎宮。故必取離火下照,煆盡坎宮陰氣,將先天真身,取歸乾宮,用三昧真火,鍊成金剛之身,萬劫不壞,此佛教所謂修身,


即聖經所謂修身也,夫修真身者,假體亦不可不修,然而借假修真,當知身外有身,不可誤認假身為真身也。


源曰:聖經所云,固足以證中國為佛國之語,然亦偶合耳,他處尚有可以為證者乎?


答曰:中庸言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夫天下之人,皆持齋茹素,明心見性,非佛國而何?


源曰:齊者所以齊潔其心,非茹素之謂也?


答曰:鄉黨章言齊必變食,周禮言齋日不舉,明言齋者,不飲酒食肉也,何得謂齋止齊其心乎?但齋口亦齋心,故古人以齊字為齋字,所以明齋必心與口齊,內外如一也,後聖恐人只知齋口,不知齋心,故於齋字內添一心字,乃示人以齋必潔其心,不徒潔其口也,而後儒遂謂齋只齋潔其心,非茹素以潔其口也,抑亦以訛傳訛之誤耳,否則力闢佛教,故諱言持齋為茹素也。


源曰:天下之人,齋明盛服,固謂承祭時然也,倘非承祭,未必齋也。


答曰:孔子告哀公曰:齋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修身以齋為首務,既曰自天子以至於庶人,皆以修身為本,則天下無一人不修身,既無一人不齋明也,不但此也,至誠盡己性盡人性,以盡物性,而贊化育,所謂盡性贊化育者,必咸若其性,而後可謂之盡性必各正性命,保合太和,而後可謂之贊化育也,向使恣殺物命,傷天地生物之仁,何以能盡物性,又何以能贊化育乎?又云萬物並育而不相害,若不持齋戒殺,何以能並育而不相害乎?又謂至聖之聲明,洋溢中國,施及蠻貊,以至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夫僅曰人莫不尊親,亦難,試思從古稱盛治者,莫過於堯舜,然而共讙朋比為奸,三苗負固不服,未聞莫不尊親,故博施濟眾,堯舜猶病也,今則尊親者,凡有血氣者皆然,血氣豈徒人有乎?胎卵濕化之物,誰非有血氣者,乃莫不尊親,必其博施愛物之仁,有以深入乎含生賊性之眾也,必其戒殺放生之德,有以遍洽乎蠢動含靈之繁也,非然者,於有血氣者殺而食之,彼方且讎我實甚,而豈能致彼之尊親,而莫不皆然乎,歷歷所載,皆預洩中國化為,佛國之天機,然茍不固聰明聖知達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源乃悲喜交集,長跪涕泣而謝曰:源今得聞此論,真萬劫奇緣也,不然,固執成見,自以為是,將墮入劫中,不免萬劫沉淪矣。


是時復有一弟子,名曰道成,進而問曰:適 聞 先生之論,如夢初覺,真萬幸也,但所言三期之普度,既開於儒教,孔子為儒教之宗,則所傳道統,宜自孔子而來,何以今之相承者,乃為釋教之祖派乎?


答曰:釋教掌二期之道,儒教掌三期之道,孔子之時,去三期猶遠,道還掌自釋教,故聖道僅傳顏曾思孟而止,而四子之書,不過留之末後以作憑證,至時,三期將近,達摩乃以西來之大意,續東魯之道統,一花五葉,白馬二祖,始接釋氏之傳而道於是掌之儒教矣。故今之所承者,雖佛祖之派,而所傳者,猶是一貫之道也,道傳一貫,派承佛祖,此普度所以開自儒教,而得道者又終成佛也


成曰:儒教承祖派,既聞命矣,敢問儒童掌普度之教,此何據乎?


答曰:儒道之統,肇自伏羲,伏羲生於巳會之末,蓋二期之劫既過,天又為三期之普度,故特命天一水精,化身為伏羲,又使龍馬負圖,以洩造化之秘,伏羲因畫八卦,而道之大原以開,然祇有先天,尚無後天,故商末,伏羲又轉化為文王,復演後天八卦,而道之體用,於是乎大備,但道雖有體有用,而人止知先天變後天,不知後天轉先天周公雖作爻詞,而其理猶未昭明,故周末,水精又倒?為孔子,贊成十翼,而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不測之謂神乃明示人以超凡入聖之妙矣奈何百姓日用而不知,以窮理盡性至命之學,而專只為卜筮之書,大失水老之真傳,所以三期普度,水老必親臨,而心法始出也,況儒教以孔子為宗,孔子即水老,水老即儒童,今儒教開普度,天不命儒童掌道而命誰也。


成曰:彌勒當收圓之教,又何據乎?


答曰:考元始正宗篇,及月華老人長歌,皆言原人初生之時,朝往暮歸,不肯久居濁世,道母乃與三天諸佛共議,命彌勒引眾沐浴河水,暗摘性光之半,藏於乾坤袋中,眾遂流而忘返,苦海沉淪,今欲收圓,若不命彌勒掌教,乾坤之布袋誰開,男女之性光誰復,普度縱開,而原人終不能返本還原,此收圓之道,所以必掌之彌勒也。


成曰:普度必彌勒始成收圓,則三期之初,彌勒當早下世,何以至末後始來乎?


答曰:普度之開,非數十年不為功,收圓之主,何可生於普度之初,故中庸云,待其人而後行,凡在修門者皆曰:等箇人來,蓋普度之人,原為彌勒開荒打草,而彌勒必收圓始至也。


成曰:普度收圓之道,必賴人傳,自謂神傳者即魔也,敢問掌教者亦必祖祖相傳乎


答曰:祖祖相傳,此是常理,但道脈有斷續道運有污隆道脈有續者,前後相繼,但須以人傳人,表奏三天,而天命即屬於斯人矣,若道脈既斷者,人與人不能親傳,則必借天神以傳之,如九祖之盤,繼夫八祖,而心法實得之異人,異人者何?天神也,蓋九祖與八祖相去千有餘年,道母已收衣?,故九祖之盤,天必化異人以授之,而後可續八祖也,又如何祖之道,傳自吳祖,而(自家水)(藥)火乃得之奇童,奇童者何?天神也,蓋九祖十祖相承,惟玄關一竅,而萬劫不壞之身,必得(藥)火始成,故何祖之全功,天必化奇童以授之,而後可開普度也,此道脈有斷續之分,授受所以有天人之別也,道運之隆者,謹遵祖規,亦祇以人傳人,表奏三天,而天命即注於是人矣,若道隆偶污,違逆天命,變亂祖法,度人而適以害人,天必別擇有德者,以與之使之易邪為正,轉敗為成也,故徐楊之盤,水祖未嘗親受,而水祖掌普度之道,天自有以命之也,此道運有污隆之異,天命所以有轉移之殊也


成曰:天元掌收圓,固真矣,然水祖之盤,由天授,實因道統之有變也,而天與天元之盤,何弗循祖祖相傳之常乎?


答曰:此所謂希奇考也,亦顛倒考也,蓋天心最公,原人九六,九二為殘靈其四億,則皆於此時而立功證果,若收圓之統,亦循祖祖相傳之常,則普度之領袖,復為收圓之領袖,普度未得志者,終無展布之時矣,故暗轉盤心,使普度有志未逮之人,皆得以大展經綸共襄盛舉,而立不世之功,證不朽之果也。


成曰:有掌普度之教者,即有佐普度之人,有掌收圓之教者,即有佐收圓之人,此理誠正,但普度之領袖,若肯來助收圓,掌收圓者,其能拒之乎?


答曰:不惟不拒之,而且迎之也,蓋領袖歸,則所屬盡歸,其成功為較易,但普度之領袖,必不來歸收圓,此固天意,亦人之自失機緣,自誤前程也。蓋辦普度者,經營有年,辛苦有年,今幸而當一方之領袖,竭力供奉者若而人,奔走承順者若而人,喜怒由己,威福由己,其尊榮為何如,忽焉而聞後來者居上,其誰肯低首下心以相從乎?此所以必不來歸收圓也。


成曰:既不來歸,則必謗阻,以普度之領袖,而人人謗之,人人阻之,收圓何由得成乎?


答曰:所謂收圓者,非謂九六原人,一時盡圓也,蓋原人九六,諸佛則止四億,而玉蓮又僅萬朵,辦收圓者,於四億之中,選擇萬靈,但使德當天心,可受萬朵玉蓮而無愧者,三乘九品既定,?忽之間,天機一動,而千門萬教,皆歸於一堂矣。所以然者,奉天命以收圓,天自有以成之,而豈人之所能阻乎?


成曰:萬靈之數,普度已取齊矣,收圓又取萬靈,玉蓮豈其又增萬朵乎?


答曰:萬靈之數,固由人取,而萬朵之蓮,則自天定,蓋普度之領袖,未能畢萬靈之選,又一之以收圓,或收圓之領袖,又有愧萬靈之選者,天必復擇大功大德,未當領袖者以易之,而足萬朵之數也,此萬靈所以由天定非人定也。


成曰:今者普度開,收圓期臨,辦收圓者,必如何行之而始可,當萬靈之選也?


答曰:收圓之事,較普度為易成,而辦收圓之人,則較辦普度為難得,蓋普度如開荒故甚難,收圓如秋收故較易也,至於辦普度之人,但能度己,即能度人,茍有才識有膽量者,皆可為之,若辦收圓之人,必收自己之圓,乃可以收天下人之圓,非德不足以感人,是何也?蓋自普度以來,一切機巧變詐之事,見之多故防之密,一言偶失,一行偶?,不惟動人之疑,而且予人以口實,故必先收自己之圓,而後可收天下人之圓也。


成曰:請問收自己之圓何如?


答曰:如身內之收圓,然必收心猿收意馬,鍊己純熟,而後可以還丹,又必收四門收六識,三花聚,五炁凝,萬脈歸根,而後一性圓明,身內之收圓不易如此,況收天下人之圓乎?是必內收氣質?外收行持,一切人我摃高,奸貪嫉妒,種種不悅於人者,一併收之忍辱袋中,而又活潑圓通,不露圭角,內極精明,外極渾厚,敬上愛下,克己和人,佛規則甚嚴整,氣象卻又和平,平時信實溫恭,以身作則,臨事寬容忍耐,曲體人情,盛德之感人,如春風之被物,夫然後近者悅服,遠者懷之,乃可以收天下人之圓,而當萬靈之選也。不然,言動放肆,不知收束,棱角峭厲,不能圓融,人皆畏之忌之,天亦必陰除其名,而另選有德者當之,是雖辦收圓之事,而終不能成其功,雖在萬靈之數,而終不能保其位也,此所以欲收天下人之圓,必先收自己之圓也。


成曰:必收自己之圓,而後可收天下人之圓,而備萬靈之數,是知使奸用詐者,非萬靈之選也,搶功奪果者,非萬靈之選也,貪財利己肥家潤身者,非萬靈之選也,滅祖欺師違悖謬行者,非萬靈之選也,愛奉承喜逢迎權勢壓人者,非萬靈之選也,好奢華享厚福銀錢濫用者,非萬靈之選也,分門別戶,稱師作祖,欺人欺心,欺理欺天者,非萬靈之選也,面是背非,陽奉陰違,口弄兩舌足踏兩船者,皆非萬靈之選也,中庸曰:茍不至德,至道不凝。


三才同此一道,三才非德,不能歸於一也,三教同此一道,三教非德,亦不能歸於一也,三期同此一道,三期非德,總不能歸於一也,今而知普度收圓,萬靈定品,立大功而證大果,非大德不足以載之也, 幸承 先生之教,敢不刻骨銘心,終身佩服乎。


三三歸一終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師兄您好:

  關於您說的:「密宗……甚至認定殺生亦為一種渡化與慈悲。」小弟有些想法與您交流。世尊在《楞嚴經》中告示阿難:「如來今日告汝,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開悟,阿難,譬如……。」 

    由此可知,佛法很多都是用譬喻法的,包括殺生之說亦復如是。若殺害動物或人類亦為一種渡化,那是對有修有證的大師而言才做得到(這不是未證者能了解的境界),其他無證量和少證量的修子,在殺生之時往往並非慈悲的念頭,何況殺人時,皆嗔心以對。如此造下因果如何能解?

    換言之,以平等法觀看,若被殺的人是我們自己。你會原諒那位殺你的人嗎?但他卻說他很慈悲其實是在渡化你,你會接受嗎?(若能接受而不起嗔心的人是菩薩,但被殺者只是一般人或動物呢?)我們知道蘋果電腦的賈柏斯先生,在史丹福大學的演講,提到一個幽默的看法,他說「想上天堂的人,也希望是活著上天堂」。這告訴我們,有情生命都想好好活著,螻蟻尚知惜命,其他動物和萬物之靈的人類都是愛惜自己生命的。

    不過,如果用譬喻法來閱讀殺生,可能獲得的啟示,便有所不同了。其意涵例如殺生的生是指「內在眾生」,暗指內修的法門,因為重要的教法往往離諸言語對待,用殺生二字詮釋給予當頭棒喝!令聞者的執著頓時消融。所有修行人無不以斷煩惱為業,殺掉內心的「眾」念叢「生」,這又與佛法中「生滅滅已,寂滅為樂」的教示相互呼應而合致了。

    顯教內(特別是禪宗)亦有當頭棒喝的方式讓修子頓悟自己本來面目,還有默照禪等法門(並非密教所獨有)。然則能對別人棒喝的那個人,是已證道者,其餘人等若東施效顰的結果,只有落入無以復加的業力輪迴之中。另外殺生的正面觀念,儒家也有提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皆是運用譬喻法的最好例證。意指只有聖人才有辦法做到,一般人千萬不可以身試法,隨便嘗試。

    進一步來探討與慈悲相應相息的菩提心。密教的修持是有嚴謹步驟的,從「如母有情」開始,知母、念恩……一直到升起菩提心(修心七要),而且還只是名義上的菩提心(都還不見得做得到),再更進一步要到「實質的菩提心」(更難理解),需多少努力、多少時間才能證得!如果內心對慈悲真正的意涵未完全了解,無法時時保持在慈悲的狀態,又怎麼做得到殺生(不論是指外在或內在的殺生)之時自己的內心恆是慈悲的呢?!

    如果修子「不能確定自己」是否已具備對慈悲的實質意涵和殺生的意義,都能了解和具有證量了。咱們保守一點,戒殺,一定不會有問題,亦符合  佛陀最初的制戒。

    密教自蓮花生大士以降,不論哪一種法門的修持,都不離開最基礎的「三主要道」(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與王師兄和大眾共勉之。

    小弟不才,只因提到佛法重要的意涵,故有交流之想。然上述見解不見得正確,僅供參考。   

Antonio


以上是回覆王兄的來信。


以下是王兄的來信----


您好!


我當然不可能自己修法,和您一樣有上師指導,但不同的是,密宗講求的是法器及法門,甚至認定殺生亦為一種渡化與慈悲。

當然不似佛家談前生,今世,卻凡事不說明,不道清,卻常話來生,輪迴,阿彌陀佛!時間到了你就會明白!

換一種方式解釋,倘若法門一巴掌和佛家一世道均可讓對方體會,頓悟,覺悟,佛家選擇花一輩子去說道講佛來讓對方清醒,而密宗法門卻是選擇不說一話,給對方一巴掌,最直接有效的法門。既然眾生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同樣也該留下時間讓眾生有足夠的機會去為錯誤做彌補。不是嗎?

 

感謝您的遠行祝福也再次感謝與您的交流!

 

您讓我明瞭,每與芸芸眾生談也需常觀自我心鏡,言談之中若有嚴詞不敬之處,還望您海涵大量!

 

 

                   ○○○  謹上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晚到街上買三顆梨,回家作「冰糖燉梨」湯給爺爺喝,因為我聽到他夜咳不止,因為我獲得原本的能力改變了自己。


 


之前我與他已經兩星期沒說話了,起因是在新竹開車時的不愉快,老人家無理取鬧指使東,指使西的,自己弄錯路還怪別人,用不堪入耳的字眼辱罵,士不可辱也!用一句話回敬他,睹住他的嘴,果然接下來的日子過得相當平靜,再不用聽到不尊重的言語。


 


前些天的週六,首次又回到二師兄家,那裡的人依然道風淳樸,那裡人的心總是珍惜稍縱即逝的緣份。座談時二師兄提到「道好修,理難明」的理路。並在言語中帶出令我震攝的內容,別人聽不出來,卻是針對我與爺爺之間的問題,點出欲修養心性的人,所忽略的思惟。憤怒之火,燒盡了好不容易培養的德。


 


我不應竟日迷惘,住於是非,而往六趣。體會一瞬間,好像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回歸單純的內心,不與「對待」相應,從氣和神閒的內心,看出去的世界,道路愈來愈平。如是伊始,迎向康莊大道。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是日開車載朋友J去埔里山上看夜景,回程途中經過Han的家,想起他之前工作上遭逢的難題,正欲關心他的近況,此時的他面臨低潮正需要朋友支持,自己能盡可能的給予鼓勵之際,他卻失聯了,手機一直沒有開機,Face-book留言也沒有回應,也許他刻意迴避朋友們的關心,我也不忍再去打擾了。專家說過一個人同時處理事物的控制幅度很有限,所以無法對每個人給予相同程度的關懷,失聯的朋友也就移往心中某一角落去沉澱與等待。


 


工作的思考、道場的人事變化、個人宣揚佛法單點的進行,與俗務式關照週遭的親友,佔據了大部分的時間,有些人自然淡出,同時也有人跟著進駐。恰似原子電洞與自由電子之間的平衡關係。人事物好像會在發生變化之後,又趨向下一回的平衡。



門外加拿大楓的葉片逐漸被風搓紅,有幾張早落的,葉脈呈現類似甲骨文的碎裂筮文,思索年歲時序的動向。我觀想著J近期在電話中形成的人格與實際見面時外顯的言行比量,企圖於落差之處尋找原因或描繪其走向,因為那裡面有事,眼神交會時閃爍著黯淡。有什麼事,為什麼不明說呢?


    到了第七日,仍然人在這裡,目光在遠方不定處。這時我接到失聯數月的Han來電。我沒問他這期間為何消失了,只問他有沒有跟巧克力老闆連絡、跟教官的女兒連絡,他說都沒有(手機損壞多時)。那麼為何先跟我聯繫?想到這裡,心中生起對有情眾生的憐憫, 而我自己也是眾生之一。Han來電,使我意識到電力的流動理論,若每個人的自由意志就像電子般活躍,不斷補充和出讓,進入暫時的平衡。於今另一遠方的朋友動念來訪,莫非是因為奧妙的萬有引力所致,由於經過他家時的忽然想起,給予祝福之後的誠心念力讓對方感應到了,七日之後形成具體意願,影響他的行為,因此撥出電話給我。或者同時因為這方逐漸已經形成尚未被言明的電子孔洞?彼此都將進入新的平衡而移動。發現Han撥給我的通話記錄所顯示的是室內電話。


    過三日,素未謀面的朋友W邀約共進晚餐,眼裡耳裡是W的形象和話語,除了理解感知的內容之外,還將宏觀的態度展開,體會人事變遷和宇宙運行的軌跡,究竟有何關連。不能用太過自我的習性去觀察,這樣只會看到自己讓自己看到的東西而已,永遠「觀」不到存在於世間那些實相,而以為那些是難理解的事物。


    W說平日工作的項目是負責全國中學的行政業務,興趣是大自然和羽球,每週六上午會去做臉,希望有穩定的感情。談吐不俗,邏輯清楚,惟對於職責所在的見地並無特殊之處,我期待這位中央行政人員能有更廣大的人文關懷,也許相識不深,我還沒看見。但是我卻發現她眼裡有我。


  可是好感來自於何處?長相、穿著、談話的內容、應對進退的模式等等,加上自我的想像,她向我道歉說她開始思念我,期待下回能早點看到我,哪怕只有兩小時也好……。處理事物即時而明快,只是在這之前我門鮮少聊談,對彼此所知甚少,沒有e-mail、也沒有MSN,一切都來得太快!這是個人風格?我有些來不及反應,卻要故作鎮定。我問自己,有沒有同樣的感覺?


    想到Hu曾經以提示性的語氣,要我在內心問自己一個庸俗的問題:你想要找的是你喜歡的人,還是喜歡你的人?只能擇一嗎?我知道他選的是後者。而Don說來得快、去得也快的奇怪論調,這些都不是真理。所以呢…有人想在人際關係中,甚至情感裡還要尋求真理?!是的,沒有錯。因為生活有限而生命無常。假定追求真理的生活和談感情是不可分割的事情,這就是我和別人不同的地方!


    在尋求真理的過程中,相較於一般人的生活會有所差別,舉凡我會節制物慾的需求,增進自力快樂的部分,因此常令自己靜默,透過不同型式的探索和表達已經體會的人事物,並尊重他人目前的狀態與不同的觀點,去修好彼此的關係,同時仍不放棄對真理的追求,接納結果,不造惡因,進而從煩惱中解脫。……亦即格物致知的體用過程,仁者愛人,正己成人。


 


 



註:電洞Electron hole),在固體物理學中指共價鍵上流失一個電子,最後在共價鍵上留下空位的現像。


以太陽能面板為例:


在室溫時,少部分共價鍵中的電子吸收了足夠的熱能跳出他的鍵結位置,進入共價鍵間的空間,而大部分的鍵結還是完整的,只要電子不回到空出的鍵結位置,他可以在晶格的空間中游動,因此可以導電。這個可以移動的電子我們稱為導電電子(conduction electron)
而電子在跳出後會在原地還留下一個空位,其他共價鍵的電子,有可能去填充此空位。在沒有空位時,由於原子核的電荷和電子的電荷完全抵銷,故不帶電,成電中性;而在空位附近由於少了個電子,等效上是帶了一個基本單位的正電。因此,空位的移動,我們可以看成是一個正電荷的移動,也可以導電。這個能夠導電的空位稱為電洞(hole)

導電電子與電洞均可導電,都稱為載體 (carriers)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