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貳、植物記 (5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無憂花.jpg  

不經意間看到自己親手栽種的無憂樹(Ashoka波羅叉樹)開花,這喜悅是安詳的。

它喜歡溫潤而略帶濕潤的氣候,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中。

仰望此樹,低首撫花,願大家行於因上而無慮。

 

WP_20140417_004.jpg WP_20140417_006.jpg

一、佛陀降生無憂樹下
 

無憂樹是印度特有的豆科植物,樹幹直立,可高至十米,其葉似槐,花紅色,極鮮艷。無憂花盛開於三月,開花時不分樹幹或細枝上到處佈滿花,無憂樹的花朵,看起來像四片花瓣,實際上花萼、花瓣已經退化。樹葉是三至六對的羽狀復葉,各小葉的邊緣呈波浪狀,長十至十六釐米,寬三至四釐米。開花時新出來的樹葉柔軟下垂,呈現美麗的紅色。

在印度,無憂樹被人們認為是聖樹,如愛神卡瑪手𥚃拿的五支箭中,其中有一支就是用無憂樹做成。人們都相信這種樹能消除人們的悲傷,因此稱之為「無憂樹」 

據經典記載,佛陀是在無憂樹下降生。在佛陀誕生前,摩耶夫人曾經做了一個很奇特的夢:在夢中,她夢見四大天王將她的臥榻高高舉起,來到雪山地方,那裡有一塊廣大的平原,其中有高七由旬的大娑羅樹。四大天王把摩耶夫人安置在樹下後,就恭敬地退立一旁。這時天王們的妃子把摩耶夫人送到阿耨達池,並請夫人洗澡沐浴,滌除人間的不淨垢穢。沐浴完畢後,天女就為夫人穿上勝妙的天衣,並以天花仔細地妝飾夫人。這時,一頭如雪般白淨美麗的大象,從黃金山上下來,繞著摩耶夫人的臥榻轉了三圈,然後就從夫人右脅鑽進胎中安住。於是,摩耶夫人便有了身孕。

摩耶夫人懷孕後,當接近產期之際,便依照當時的風俗,回娘家拘利城待產。在返回娘家的途中,經過藍毗尼園,四周草木青枝綠葉,流泉潺潺。當時無憂樹正綻放著美麗芬芳的花朵,摩耶夫人情不自禁伸手摘取時,就手攀著一株蒼翠的無憂樹而生下了佛陀。
 

二、佛陀成道菩提樹下 
 

佛陀出家之後,曾在苦行林中苦修六年,日食一麻一麥,以淡薄物質來砥礪求道的心願。經過長期的苦行,佛陀形容枯槁、體力大降。佛陀由此悟到:苦行不利於修道。覺悟到這個道理之後,佛陀便從苦行的座位上下來,走下尼連禪河,讓長年清淨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穢。但因太子的形體瘦弱,竟疲乏無力地倒在尼連禪河邊,過了一會兒,太子抓著岸上垂下的樹枝方站起來,走不了幾步,又癱倒在岸上。

這時,河邊有一個名叫難陀波羅的牧女,在河畔的草原上放牧,看到了有氣無力的佛陀,生起無限同情之心,手捧乳糜前來供養太子。佛陀接受牧羊女乳糜供養之後,逐漸恢復了體力。於是涉河過岸,走到伽耶山的一棵繁茂的菩提樹下靜坐,並發願說:「若不能悟道,我終不起此座。」經過四十九天的靜坐參悟,佛陀終於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悟道。

因為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菩提樹隨之便成為佛教的聖物。分別被賦予覺樹、道樹、道場樹、佛樹、思維樹等多種稱號。

菩提樹是常綠喬木,樹葉繁茂,亭亭高聳,枝葉周圍可達二十五尺,樹皮稍平滑,呈灰色,葉茲互生有長柄,葉身長四寸乃至七寸,寬三寸乃至四寸余,尖端長而尖,葉子的表裡皆無毛,上面特別平滑而有光澤,葉呈網狀脈。花包容在小形壺狀花萼內。

據《金光明經》記載,菩提樹有位守護神是位天女,稱之為菩提樹神。天女恒常念佛,看見佛陀之後,發願永不離開佛陀,所以成為守護菩提樹的樹神。在《修行本起經》中,提及釋迦牟尼成正覺時,看到此樹的情景:「其地平正,四望清淨,生草柔軟,甘泉盈流,花香茂潔,中有一樹,高雅奇特,枝枝相次,葉葉相加,花色蓊鬱,如天裝飾,天幡在樹頂,是則為元吉,眾樹林中王。」 

WP_20140417_016.jpg WP_20140417_010.jpg

三、佛陀涅槃娑羅雙樹間 
 

佛陀晚年在娑羅雙樹間入滅,此樹也成為很多佛弟子緬懷佛陀的聖物。娑羅樹是印度的樹種,又作沙羅、薩羅、蘇連。意譯為堅固或高遠,屬於龍腦香料喬木。此樹高達十丈,葉呈長橢圓形而尖,長五寸至八寸五分,寬三寸至五寸。花小呈淡黃色。果實有一二寸的翼。娑羅樹的種子可食,木質非常堅固,可供建築用,也可做種種器具及船艦之材料。樹脂可為瀝青之代用品,並可供塗料及作藥用。當地居民常用來治療消化不良、淋疾等病症。

佛陀晚年以後,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後來佛陀進入了拘屍那迦羅城,吩咐阿難道:「你去為我在娑羅雙樹間敷座設床,頭在北面向西,我的教法最近可以北方宏傳,未來也會盛行在西方。我於今夜將入涅槃。」

佛陀以吉祥臥的姿勢臥在娑羅雙樹之間床上,很多弟子圍繞在佛陀的四周,大家都揩鼻抹淚。這時,風息林靜,鳥獸沒有鳴聲,樹木之皮流出水滴,百花都萎謝凋零。整個世間都現出寂寞蕭條的現象。

對於佛陀在娑羅樹間入滅,《大般涅槃經》後分卷上《應盡還源品》中描寫佛陀入滅的情形:「爾時世尊,娑羅林下寢臥寶床,於其中夜入第四禪寂然無聲,於是頃時便入涅槃。大覺世尊入涅槃已,其娑羅林東西二雙合為一樹,南北二雙合為一樹,垂覆寶床蓋於如來,其樹即時慘然變白猶如白鶴,枝葉花果皮幹悉皆爆裂墮落,漸漸枯悴摧折無余。」

《大般涅槃經疏》卷一中則說此樹在四方代表常、樂、我、淨等四種不同的意義:「娑羅雙樹者,此翻堅固。一方二株四方八株,悉高五丈,四枯四榮,下根相連、上枝相合,相合似連理,榮枯似交讓。其葉豐蔚,花如車輪,果大如瓶,其甘如蜜,色香味具,因茲八樹通名一林,以為堅固。東雙表常,南雙表樂,西雙表我,北雙表淨。又雙茂表常,蔭涼表我,花以表淨,果以表樂。」所以古來稱此樹為雙樹林、堅固林或鶴林。
 

WP_20140417_015.jpg

四、遺教結集七葉樹旁 
 

七葉樹,音譯為薩多般羅那,為常綠植物。佛經第一次結集的會場七葉窟,就是因為窟前有此大七葉樹而得名。

七葉樹屬喬木,高約二丈。葉作星狀,多呈七片,故名七葉樹;但也有三、四片或十片以上者。其果實如莢豆,細長下垂。

佛陀滅度之後,聖弟子們為了使佛陀的教法長住於世,於是以摩訶迦葉為上首,發起佛陀遺教的結集。第一次結集的會場就是在王舍城的七葉窟。

七葉窟,音譯為薩多般那求訶,又作七葉樹窟石室、剎帝山窟、車帝石室、七葉穴、七葉園、七葉岩。是位於印度王舍城附近毗婆羅山中的石窟,為王舍城五大精舍之一。因為窟前有七葉樹而得名。此地原來是釋尊說法之聖地,佛陀滅度後迦葉尊者於其處會五百賢聖,以阿難陀、優婆離、迦葉等為上首,結集經、律、論三藏,安居三月,完成佛所說法的結集。

文章標籤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種綠鬼虎尾蘭(Sansevieria***)之討論,如需引用,煩請告知--


  綠鬼總是令虎尾蘭收藏家著迷,有別於絕大多數品種的黃、白色錦斑。她的中斑是綠色的。這種深綠近乎魔幻般的「黑」,相對袖珍型的植株更適合置放在任何現代室內外狹小的空間栽培,成為懶人植物愛好者的新寵兒。這品種遠在五年前進口,卻又消失無踨,數量非常稀少,至今聞其聲不見其影,本尊撲朔迷離,教人真偽難辨,在世界上真實存在,卻又不知是誰?


        市場上最常見的綠鬼是Moonshine,在原來的青白底色中,有著隨生長時間變化的不定出現的綠色錦斑。據聞她是月光(非銀后,銀后植株通常比月光為高。)虎尾蘭的變異,容易綴化,通常不超過30公分。 像教官覺得綠鬼之名,非常適用在月光的身上,因為綠斑的變化無窮,有如鬼魅般令人捉摸不定。


 *左圖:月光虎尾蘭


  還有業者所謂的「正宗/正港綠鬼(trifasciata"Loops pride")」,依其類似卻有分別的形態,市面上出現兩種款式……:


1.覆輪綠中斑,間有白或淺綠色點分布,葉形仍保持典型的 trifasciata,惟葉片稍厚具有獨特質感,耐看的深綠色。


2.同樣是覆輪綠中斑,與前者不同之處有兩點: 一是葉片似乎更厚實些,綠中斑範圍無色點,為純粹更加濃綠(黑)的色澤,還有明顯葉脈凹糟,除此之外,葉形彎曲向上微卷,形成獨特猶如自豪的姿態。


       * 生長特性: 即便您習慣採用摘切母株頂芽的方式,促使其因此長出側芽的繁殖技巧,可能要大失所望了,因為它生長的速度著實緩慢,不易長出側芽。


  


  前者綠鬼,依部落格多肉種植專家隱士猜測,認為可能是他在圖鑑上看過的某品種,依其學名直譯為"孔雀石綠 Malachite green"(鬼), 該款有人也稱它叫做正宗綠鬼。但這應該總是會存在的「第二種綠鬼」。


  於是筆者與隱士認為後者的株型態樣,似乎比較接近學名所提示的Loops環狀態樣!綠鬼的中文名稱之由來,目前出現至少三種不同型態的植株,似乎愈來愈無可考究了!國內至少有兩大直接進口的業者認為,這可能才是綠鬼的始祖。就名稱而言,Loops pride不容易直接英譯成中文名,所以才有人依其形態特徵取名「綠鬼」,這是合乎邏輯的推測。如果有誰知道綠鬼名稱的由來,歡迎參與討論!



*上圖的綠鬼品種,葉片寬度比實際比例縮小了許多。置放在光線較弱的場所,新葉有些徒長的現象。




*五張圖是綠鬼正常的葉形比例和色澤表現。可觀察的到葉片在綠中斑範圍內,並無其他雜色。


  假設此兩者,我們都願意相信業者各自所言的品種(Loops pride)來源正確,那麼究竟導致植株「變異」的原因何在呢?


        可能的因素之一,是環境。例如在溫室內栽培,均溫高成長速度過快、或光線不足造成徒長;因素之二,係盆栽根系滿溢,新株塞爆未換盆,介質空間狹隘生長受限,導致葉片比例縮小。另外,不知日夜/季節溫差對虎尾蘭的影響如何?筆者認為這個參數也值得觀察。


  除卻這些較易從栽培過程觀察的因素,若單就側芽繁殖(有別於葉插法繁殖)的經驗分析,虎尾蘭自母體長出側芽(新生的子株),其植株在整體基礎葉型和質感幾乎是不會有明顯改變的。通常子株發生變化大多在可得預期的範圍內,例如葉色紋路線條(如中斑寬窄的變動)、植株綴化與還原、錦斑濃淡或消失等等。


  綜上所述,客觀作初步判斷,不論何者才是「正宗」綠鬼虎尾蘭( Sansevieria trifasciata"Loops pride" ),既然中文名稱莫衷一是,不如回歸學名所提示的植株性狀觀之,依側芽表現的幾個態樣作判斷,上開三種綠鬼「應該」各別屬於不同的品種。換言之,三者不能謂之其為相同的品種。筆者認為,另有一辦法或許可以歸納目前已經混淆的中文名,亦即不妨將這三種市售綠鬼,分別冠以學名的譯文,稱呼其為「月光綠鬼」或「某某綠鬼」。如此豈不皆大歡喜!至於有關綠鬼的正名(學名)問題,可向國內「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查詢。


 



*說明:


1.兩圖為相同品種的虎尾蘭(應該是Sansevieria gueenensis variegata),左為母株,右是它的側芽子株,雖然錦斑消失,葉形和質感仍然一致。側芽繁殖維持了植株的基本形態。


2.左圖盆內的子株,其性狀與母株相同。


有朋友來信:


「非棒狀的虎尾蘭有錦的與正常的差異性很大(型態),棒狀虎尾蘭就沒差異.一般植物的錦會稍微凹陷於正常葉,但虎尾蘭許多有錦的比正常葉較高,所以有錦的葉子較厚,正常的葉子較薄


大部分的虎尾蘭其斑的產生是透過葉插,使其產生基因上的突變或缺陷…。」


§本文的整理,特別感謝隱士、境大和聰大以及大漠四位朋友,於忙碌中撥冗與我討論的書信往來。


按:月光和銀后的差別----


1.有人覺得幾乎沒有差別,兩者皆為銀灰青白葉色,可能根本就是相同的品種;或有綠色錦斑的,另外稱為月光。但市場上有綠色錦斑的已經被稱為綠鬼,與真正的綠鬼產生混淆了。


2.也有人認為銀后植株比月光高,後者的高度通常不超過30公分。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找不到品種名,


請各位達人不吝告日,


謝謝!



 


這是馮老爹所查到可能的學名?


但仍然無法確定。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嘗試用「魔晶土」當介質,


種植任何植物都可,這回我實驗的是CAM植物。


理由是,它原本就不忌乾濕,氣孔在夜間開啟,吸收二氧化碳和有害氣體。


選擇姬品種的「玫瑰武士」(虎尾蘭),生長速度中等,株形漂亮。


在容器內,似可形成微循環,再加上魔晶土本身保濕性很好,


通體透明,這是我刻意營造的無障礙感。


歐洲手工花器,很難找到像這樣的器形,剛好可容得電線和燈泡,


你會發現,連電線和電線的開關都是透明的。


我很期待,像這樣比例的波長燈光照射之下,


幾乎完全可以取代陽光,讓植物在室內生長……


她,會有什麼發展?!


這是盆有生命的燈飾。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天酸代謝作用與多肉植物栽植之間的關係

一、前言

根據歷史記載,最早是由羅馬人和希臘人注意到某些植物,例如景天科植物在早上時的味道嚐起來比較酸,而在晚上時又好像比較不那麼酸。當時的古人並不知道這種現象其實就是所謂的景天酸代謝作用所導致。以下我們就來看看仙人掌與多肉植物的呼吸光合作用有什麼不一樣。

光合作用代表二氧化碳經由一連串的反應變化固定成為碳水化合物。植物根據其二氧化碳固定合成路徑的不同,可分為三大類:C3(一般植物)、C4(高溫 / 高水分 / 高可用光線環境型)以及CAM(高溫 / 低可用水分環境型)植物。第一種是現在植物界的主要方式,大部分的植物都是屬於C3型,例如菠菜、豌豆以及向日葵等等,都是經過所謂的卡爾文循環(Calvin’s cycle)合成碳水化合物。玉蜀黍、甘蔗以及高梁等雜糧作物以及草本作物大部分皆屬C4型植物,會經過所謂的Hatch-Slack-Kortschak途徑來合成碳水化合物。最後一類便是景天酸代謝(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CAM)型植物,像龍舌蘭科(Agavaceae)、仙人掌科(Cactaceae)、景天科(Crassul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百合科(Liliaceae)、蘭科(Orchidaceae)和葡萄科(Vitaceae)植物等都是屬於這類植物,然而要留意的是,有些科的植物並非整科全都屬於CAM型植物。

二、光合作用基本過程

植物的光合作用包含二大步驟,包括「光反應」(light reaction,主要在葉綠餅發生作用)以及「卡氏循環」(Calvin cycle,主要在葉綠體的基質發生作用),其基本過程大概如下所述:

a. 光反應
簡單地說,光反應是光合作用中將光能轉變為化學能的步驟。即光反應利用太陽能製造一些含高能量的物質(ATP*和NADPH*)以提供下一步驟卡氏循環所需的原料(化學能和還原能)。

* 註(以下補充資料可以看看就好,不懂也沒關係的)
ATP 為 Adenosine Tri-Phosphate ( 腺核苷三磷酸 ) 的縮寫,它是絕大部分生物細胞的主要能量利用方式,它的生理作用是當作能量儲存媒介。我們可以想像ATP 為 「已充電」 的電池,ADP( adenosine di-phosphate ( 腺核苷雙磷酸 ) 為「已放完電」的電池,而另有AMP(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 腺核苷單磷酸 ) 是「電池的半成品」。
NADP 為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菸草醯胺腺嘌呤二核酸磷酸鹽) 的縮寫,它在生物細胞的生理作用與 NAD(即是少了磷酸鹽;phosphate)類似,是當作還原劑 (reductant,即擔任電子的攜帶者)參與大部份的各式各樣細胞代謝反應。

b. 卡氏循環
是由梅爾文‧卡爾文(Melvin Calvin)在1940年所提出,又稱為「暗反應」(dark reactions),它是不需光線也能進行的一連串反應。反應起始於將來自於空氣的氣態碳源(即二氧化碳)加入葉綠體內的有機物中轉成固態,這個反應稱之為「固碳作用」(carbon fixation)。接著再將所固定的碳加入電子還原成碳水化合物,例如葡萄糖。之後再經過一些生合成步驟而形成蔗糖、澱粉或其他有機分子以供植物利用。其能量來源就是光反應的產物。它們的化學淨反應可簡化為 :

6H2O + 6CO2(大氣中)+ 陽光 --> 碳水化合物 (C6H12O6) + 6O2(釋出至大氣)

以簡單的方式來表示光反應和卡氏循環(以C3型來舉例說明)如圖一:



(本插圖由李梅華小姐所繪製提供)

三、何謂「C3」、「C4」與「CAM」型植物?

依據卡氏循環的產物不同,可將植物分成:

1. C3型植物如稻、麥、豌豆等絕大多數植物,其固碳作用第一個有機產物(有機酸)是一種三碳化合物(其化學結構中包含三個碳原子)的化合物,故稱之為C3型植物。其生態分布上,為生活環境水分充足、植物特性為完全不耐旱,這類植物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

2. C4型植物如甘蔗、玉米等多數禾本科植物,其固碳作用第一個有機產物(有機酸)是一種四碳化合物,故稱之為C4型植物。生態分布上,為生活環境稍乾旱、植物特性為耐短期(一至兩天左右)乾旱,這類植物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

3. CAM型植物如仙人掌、龍舌蘭、景天科等多肉植物,因為它們所處的環境例如像荒漠或其他乾燥的地區,白天的氣溫相當高而且相對濕度很低,故在白天將氣孔關閉可減少水分的逸失。在夜間因為溫度低(荒漠地區通常日夜溫差很懸殊)且較常有露水的產生,相對濕度變高才將氣孔開啟,而這時CAM型植物會將所吸入的CO2併入各種有機酸內供植物做進一步的使用。這種代謝方式最早於西元1,800年左右,科學家(de Saussure, 1804; Heyne, 1815)發現於景天科植物,故稱之為景天酸代謝(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這類的植物則簡稱為CAM型植物。目前有20個科、大約有兩萬種左右的植物是以這種方式行光合作用。生態分布上,最主要為生活環境乾旱、這類植物特性為耐長期乾旱;但仍有部份植物是分布在常年潮濕的熱帶雨林區。

另外,雖然C4型植物與CAM型植物其循環過程中,其所生成的中間產物及所需的去羧化作用(decarboxylation)都非常類似,但在植物構造、植物生理及生化反應都是不一樣的。一般C4型植物的固碳作用是以「構造」來與卡氏循環隔離,而CAM植物則是以「時間」(白天和夜晚)來隔離。它們之間為什麼有這樣的差異呢?請再看以下的說明:

C4型植物在維管束解剖放大外觀上的周圍具有一圈特別發達、具有行光合作用能力的「束鞘細胞」,或稱為維管束鞘細胞,而且其細胞壁厚、內含大量的葉綠體,以致外觀具有突起且呈深綠色。C3型植物也有這些「束鞘細胞」,只是C4型植物較為發達且明顯。其實C4型植物最後也是會回歸C3循環進行碳固定作用,只是它們是利用構造上的分隔分工來進行二氧化碳固定,因為這樣可以提高二氧化碳利用率。C4型植物的固碳作用大都是在上述的組織發生,但C3型植物則無此限制。以下有個簡圖(圖二)可以說明這三類型植物的特性比較:

圖二、不同植物類型之光合作用路徑比較



四、CAM型植物之呼吸光合作用

由研究觀察發現,CAM型植物在「光期」(light phase)的時候是利用一種載體(簡稱為RUBPC)進行碳固定作用,而「暗期」(dark phase)的時候就利用了另一種酵素(簡稱為PEPC)來轉化二氧化碳成為有機酸(大多是蘋果酸)儲存在液泡當中。一般來說,典型CAM型植物的每日二氧化碳吸收曲線可以區分為四個階段(four phases),如圖三所示:

圖三、典型CAM型植物之二氧化碳吸收率與酸度變化2


-○- 代表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Δ- 代表植物體中的酸度
(A)+H2O 表示植物在水分充裕時的變化曲線
(B)-H2O 表示植物在水分缺乏時的變化曲線

第一期作用:發生在夜間,乃是利用PEPC來固定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以形成有機酸。
第二期作用:發生在清晨,植物會急速且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
第三期作用:發生在白天,為開始將液泡內的有機酸進行反羧化作用,將之還原成二氧化碳以進行光合作用。
第四期作用:發生在黃昏,是光能利用的後期階段,為利用RUBPC再次吸收些許二氧化碳進入植物體內。

這些步驟皆與它的葉肉組織分佈狀況無關,所以才說它們是以時間來與卡氏循環隔離。不過CAM型植物最後都還是會經過C3循環以產生碳水化合物。

CAM型植物在夜間進行二氧化碳吸收即將氣孔開啟,此時葉肉細胞將CO2併入各種有機酸中,而貯存於液泡中,其作用簡式如下所示:

夜晚(氣孔打開):CO2 + H2O + 催化酶 à 有機酸(貯存於植物細胞的液泡中)
白天(氣孔關閉):CO2(有機酸分解所產生的CO2)+ H2O + 陽光 à 碳水化合物 + O2

根據不同型光合作用植物在相同的反應環境下,跟C3或C4型植物比較起來,CAM型植物所需要的水分較少,但也產生較少的碳水化合物來供植物生長使用,這可能是CAM型植物生長比較慢的原因之一。

但並不是所有CAM型植物限定只使用這種方式來產生碳水化合物,有些種類例如:佛甲草(Sedums)、石頭玉(Mesemb)、Mesembryanthemum屬之類的植物,它們在水分供應充足的季節就可以用一般的呼吸光合作用方式來獲得最多的養分以最佳的生長以及繁殖後代,在水分供應相當有限的季節就轉以CAM作用方式來渡過。有些植物例如大戟科和仙人掌科中的Pereskia亞科等植物,它的葉是C3型,而莖則是CAM型,並非整株植物皆是行CAM型作用。部份番杏科植物在幼苗時是行C3型光合作用,待成長為成株時,則會根據它生長環境的水分多寡而保持為C3型或轉變為CAM型。另外,絕大部份植物中可以同時行C3型或CAM型呼吸光合作用,但卻無法同時行C4型或CAM型呼吸光合作用(或同時並存在同一棵植物上),只有極少數是特例,例如馬齒莧(Portulaca oleracea),它可依生長環境來決定是使用C4型或CAM型呼吸光合作用,這是比較特別的地方。

所以由以上的論述得知,古代的羅馬人和希臘人在早上嚐景天科植物感覺味道比較酸,是因有機酸在前一晚被大量的形成而貯存在組織中;傍晚時比較不那麼酸,是因為這些有機酸在白天已被植物消耗掉了之故。

五、其他形態的CAM:

CAM idling(或稱之為「強CAM型」)是植物在遇到特別乾熱季節所採用的另一種形態CAM,這時不管白天或夜晚其氣孔都是緊閉的。這可能造成葉內組織的CO2濃度降低,且當O2濃度高於CO2時,因植物在太陽下除了會行光合作用外,還會進行另一種反應,叫做光呼吸作用。這種反應對植物不但無利還有害。且因它是一種耗能反應,會浪費植物儲存的能量,所以最好能盡量避免發生。葉組織內二氧化碳濃度越低,光呼吸作用就越旺盛。光呼吸作用會消耗O2,並釋出CO2。而合成碳水化合物所需的有機酸則由光呼吸作用所釋出的CO2而來,這時植物只能靠這些循環的CO2來製造些微的養分以提供最基本的能量代謝而不至於死亡。但如果光呼吸作用太旺盛,植物所產生的能量不足以供應光呼吸作用所需的能量,植物就會慢慢的消耗掉它之前所儲存的能量,例如澱粉。如果外界環境狀況仍沒有改善,那植物最後就會越來越消瘦,最後就可能導致死亡。

CAM cycling(或稱之為「弱CAM型」)是植物在水分供應充沛的季節所採用的另一種形態的CAM。這時植物氣孔在夜晚是關閉的,其部份有機酸來源仍是由呼吸作用的CO2。白天的氣孔是打開的,它所需的CO2來源是直接利用大氣中的CO2,它所需的有機酸大部份由C3作用而來,只有一小部份仍以CAM方式所產生的有機酸而來(夜晚時的氣孔不一定是全部都關閉)。這種比較不典型的「弱CAM」模式,或可證明植物演化成完全以CAM方式中的序幕或中間過渡期產物。

除了上述的幾種型態之外,尚有其他類似的模式或混合的CAM方式(CAM variations),例如C3-CAM混合型、C4-CAM混合型等具可變性的模式來適應不同的環境,這些比較深入的內容在這就不多討論,請自行參考文末「參考資料」中的原文敘述。

六、CAM型植物特性和多肉植物栽植之間的關聯性

夜間的溫度和溼度會影響氣孔的開關。夜間的氣溫高和低溼度,氣孔打開的數目將有某種程度的減少而使得夜間 CO2的吸收和有機酸的儲存量減少,進一步使得日間的光反應可用的有機酸變少,也使植物整體的碳水化合物合成量減少。因此對於大部份純CAM型植物來說,較佳的生長溫度和溼度差為:

白天:高氣溫 ( > 30℃時,有最佳的效率)、低空氣相對溼度
夜間:低氣溫 ( < 20℃時,有最佳的效率)、高空氣相對溼度

這種現象應與它們的原生環境氣候相關。但要注意並不是所有的CAM型植物都是如此。有些CAM型植物除了生長在乾燥的荒漠外,有些則是生長在全年度都是高溼氣的雨林區。在雨林生長的CAM型植物例如蘭科(Orchidaceae)或是一些鳳梨科(Bromeliaceae)的植物,它們與那些生長在荒漠的CAM型植物,有著不同的適應方式(adaptation),以下有個數據表格可以參考(表一)。有關這個部份在本文就不多討論,有興趣的花友,再請自行參考文末「參考資料」中的原文敘述。

表一、在不同區域生長的CAM型植物數量之分布狀況1
主要的屬 大約品種數目
在荒漠 ( desert ) 生長的植物
仙人掌科(Cactaceae)1500
龍舌蘭科(Agavaceae)300
總數 1800
CAM型植物品種數目 1800

在雨林 ( rainforest ) 生長的植物
蘭科(Orchidaceae)19000
鳳梨科(Bromeliaceae)2500
總數 21500
CAM型植物品種數目 10700

所以種過石頭玉以及其他類似多肉植物的花友,或許會有這類植物不易渡過炎熱夏季而折損的經驗。這類植物在夏季的環境下栽培容易死亡的部份原因是CAM型植物在日夜氣溫都偏高的狀況下,氣孔都一直關閉而不呼吸死亡。另一個原因是夜間溫度高,負責CAM反應某些酶的活性易受到抑制,而使得「二氧化碳之碳的固定作用率」下降(這也與葉表面的溼度有關),所以久而久之,這類植物死亡的部份原因是無法產生足夠的養份之故。

大部份多肉植物會有休眠的現象也應與CAM型呼吸作用的特性有關。這時因植物並無法有效吸收水分,故在這段日夜氣溫都偏高期間應減少澆水的頻率或甚至完全停止澆水來渡過休眠期,以防止根部爛掉而造成損失。

即使是在中南美洲的荒漠地區,這些地區通常日夜溫差相當大,在這樣日夜溫差相當大的狀況下,水氣就會容易凝集成水珠或露水。所以愈接近日出的時間溫度愈低,水珠或露水也就愈多,而隨著時間CAM 型植物體內有機酸的形成也愈來愈多;隨著有機酸濃度愈高,利用植物與外界的水分濃度差,植物剛好可以大量的吸收水分。所以有溫室的花友,建議可以在夜間以噴水霧的方式來增加空氣相對溼度;並盡可能使溫室氣溫降低,不要一直維持白天的高氣溫。沒有溫室的花友,則建議在傍晚澆水或者用水槍噴水霧增加一下空氣相對溼度,這樣才能使得植物能在最佳的環境狀態下吸收水分或使氣孔打開來呼吸。

影響CAM作用的因子除了上述提到的「光」、「水分」、「溫度」和「二氧化碳」外,其他尚有「鹽度」(滲透壓)和「營養成份」(氮、磷、鉀、鈉、鎂、鈣等等)也會影響或誘導植物CAM作用的進行,只是在本文中就不再詳述,有興趣請自行參考相關資料。

七、結語

最後,編者重新整理原本貼在討論區上的文章,主要還是希望籍由粗淺地瞭解CAM型植物的生理特性,來釐清一些實際栽培時可能會遭遇到的問題,例如澆水、休眠、休眠期易死亡原因與建議的處理方式,而對花友在種植一些多肉植物上有些許的幫助。

參考資料

1.Lüttge U. Ecophysiology of 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 (CAM). Annals of Botany 2004; 93:629~652.
Full-text available at:http://aob.oupjournals.org/cgi/content/full/93/6/629
註:個人很喜歡這篇文章,全文有24頁,內容相當廣泛地討論 CAM。相當推薦給想要再比較深入了解CAM一點的花友。

2. Dodd AN, Borland AM, Haslam RP, et al. 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 plastic, fantastic. J of Expert Botany 2002; 53(369):569-580.

3. Cushman JC. 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 A Plastic Photosynthetic Adaptation to Arid Environments. Plant Physiology 2001; 127:1439-1448.

4. Lüttge U. CO2-concentrating: consequences in 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 J of Expert Botany 2002; 53(378): 2131-42.
Full-text available at:http://jxb.oupjournals.org/cgi/content/abstract/53/378/2131

5. 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 Faculty of Biology, University of Hamburg, German.
Available at:http://www.biologie.uni-hamburg.de/b-online/e24/24b.htm

6.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England.
Available at:http://www.ncl.ac.uk/plant.physiology/cam.htm

7.國立中興大學-生物系統工程研究室. 蘭花量產與生理:光合作用. Available at:http://bse.nchu.edu.tw/new_page_90.htm

8.元培科學技術學院 生物技術研究所. 光合作用. Available at: http://web.yust.edu.tw/dmt/v5/teach/biology/912/Photosynthesis.pdf

9.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 降低蒸散作用的演化性適應. Available at:
http://www.bio.ncue.edu.tw/~8523037/e4-2-3-10.htm

10. Miscellaneous references


 


http://astrowp.pixnet.net/blog/trackback/10999e70de/17038297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幸輻仁兄自花友處得名「象耳」


但是學名至今是個謎?


請各路英雄提供正確的學名好嗎?


感謝~







後來余老闆說話了,他提供了學名為:


這棵應該是 Sansevieria trifasciata ( futura robusta )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種了很久(計算單位是「年」)的植物,


近日才真正確認她的芳名:八角櫻桃


或稜果蒲桃(有人戲稱為蘋果葡萄?!)。




果實的成份對口角炎的症狀有幫助,昨天那位弟兄剛好有需要。


滋味有些特別,微甜,外皮稍具薄荷香氣。




多麼美麗的物種!


巴西是她的故里,這新移民到臺灣來已有百年的歷史了,


如果她也會懷想,隨著落山風吹向海洋,感傷會消失……。




 


















































中文名稱:


扁櫻桃                                      更多扁櫻桃

英文名稱:


Surian Cherry PitangaCayenne Cherry Florida CherryRed Brazil Cherry

學    名:


Eugenia uniflora Linn.
Eugenia michelii Linn. 

科    名:


桃金孃科 (Myrtaceae)蒲桃屬(Eugenia )

別    稱:


稜果蒲桃、稜果扁蒲桃、八角櫻桃、番櫻桃、紅果仔、紅果子、畢當茄、巴西紅果、蘇利南莓

原 產 地:


巴西,台灣於 1910 年代引進栽植。

分    布:


被種植為綠籬或園藝植,台灣中南部有較多栽植,北部則較為少見。

用    途:


1. 綠籬。2. 盆景。3. 食用熟果可生食、製果醬、釀酒;果實生食未剝皮有薄荷味,剝皮可去除薄荷味。4.藥用:成分:樹皮含韖質。果實含多種維生素。效用:葉有收斂,止瀉,消炎,止血之效。治胃病,急性胃腸炎,下痢,跌打損傷。果實治口角炎。

莖:


高約 2~5 公尺,具有多數的枝條,小枝直立或斜上昇,但有時亦細長呈下垂狀,枝條紅褐色

葉:


葉為單葉對生卵形,長 3~7 公分,寬 1.5~3.5 公分,先端尖或漸尖,基部狹或圓,有時亦為心形,革質,全緣;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背面則為淡綠色,表裡兩面皆光滑無毛,背面有油腺點;側脈每邊 4~6 條,略隆起,一直延伸至葉緣 0.2~0.3 公分處;葉柄甚短或近似無柄

花:


花單生或 2~4 枚呈聚繖花序排列,具有香味,開放時徑 0.7~0.9 公分,白色;花序多抽自枝條先端的葉腋,長 1~1.5 公分;花柄細長,長 1~3.5 公分;苞片 1,細長,早落性;花萼筒長 0.1~0.15 公分,先端有裂片 4 枚,闊卵形,長 0.3~0.4 公分,反捲,毛緣;花瓣長橢圓形至倒卵形,長 0.8~1.2 公分,寬 0.5~0.6 公分,先端鈍;雄蕊多數,花絲長 0.5~0.7 公分,花藥點狀,黃色;花盤具柔毛,子房下位,花柱淡黃色;一年可開放三次,分別為一~ 二月,五~ 六月及十月。

果    實:


核果狀漿果,下垂,扁球形,果實具八條縱向的稜線,徑 1.2~2 公分,果實成熟時朱紅色,下垂狀;果梗細長,長 2~4 公分,光滑無毛;每果平均重約 1.2~3.4 公克,皮薄,果肉紅色,柔軟多汁,味甜帶酸,內含種子 1~3 粒。

特    性: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冬季有低溫地區會落葉,台灣南部暖冬之地則為常綠灌木。枝葉繁茂。樹姿優美,嫩葉紫紅色有光澤。幼枝細軟常下垂。葉對生,長卵形,濃綠油亮,新葉褐紅色,具觀賞性。花小,白色,四瓣,單一或 2~3 朵簇生於葉腋,春到秋都能開花結果,果實具八條縱稜,由黃綠色轉為橙黃到鮮紅,垂吊枝頭,非常特殊美觀。性喜高溫多濕,日照需充足,花果期過後應整枝。果實生食,風味不佳,可作果醬,果膏,冰淇淋等原料。
其    他:http://plant.tesri.gov.tw/plant/  搜尋 稜果蒲桃
應紹舜 台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五卷 1.扁櫻桃 p239 民840915初版
邱年永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6)-127稜果蒲桃 p149 南天書局出版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 1522扁櫻桃 p761 國立編譯館主編
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twtrees/book4/66.htm 稜果蒲桃http://www.mrflora.com/bt_yingtao_uniflora.htm

‧拍攝地點


我家。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空氣鳳梨:松蘿


您可能沒看過它的花兒!


有香氣……。





緬槴:金太陽


這品種是早花的緬槴,大花。


下雨了……






藍花楹


俗稱非洲紫葳,其實我最想種的是另一種開花時全落葉的品種。






日本軟刺麒麟花(盆植)


不扎手的盆栽







巴西櫻桃(盆植)


第一次開花,期待它傳說中的果實。



斑葉野牡丹



這款,我說不出她的名?


忘了……是「八角櫻桃」嗎?


當初買的時候是杏梅,收到植物後發現不是。


發亮的葉子,配合小巧玲瓏的果實,適合盆栽觀賞。


(看到它,忽然想種「油柑」!)



 


桃金孃科 Myrtaceae


灌木或喬木。單葉,對生,偶互生,革質,略具透明腺點,無托葉。繖房或總狀花序,或花單生。花兩性,放射狀對稱;萼筒常與子房合生,雄蕊多數,生於花盤邊緣,花藥縱裂或頂裂;植物雖然花朵纖細,但植株卻能長的高大,而她們共同的特徵是雄蕊多如睫毛,花絲細長柔,子房下位。生命力堅強,台灣的氣候很適合其生長。提煉的精油具有抗病毒、殺菌、幫助呼吸道系統、消炎的療效。它們針對關結炎、風濕痛、咳嗽和傷寒具有特殊的功效。蒴果、漿果或核果。台灣有4屬。


另一款斑葉的緬槴,


快掀起了妳的蓋頭來……


不知她的花是何模樣?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她是立鶴花,


第一次看到她,是在田中縣農會的倉庫旁的「石頭魚」餐廳,


記得當時為儲備災糧,購買一大卡車的梗種白米,卡車竟然逕自開走,不顧我這花錢請他的老闆還沒上車……


後來同事吳阿姨請他的姊夫開車載我回南投,現在想起來,感謝吳姨,但願您健康、快樂!






她是大花石榴,是觀花品種。


在地理中心碑旁買的,老闆娘是大陸人嫁給台灣郎。她有一個聰明且對佛經很有興趣的兒子。


老闆娘曾經送給我吃一塊羅宋麵包,經旁邊的專家解說製作過程繁複,使用安佳奶油多次烤成的麵包,


至今是我吃過最可口的羅宋了。






他叫頑皮豹,蔓性玫瑰。可高達5公尺……適合用作拱門素材……


初見他時,是在田尾某家玫瑰園,那裡有28年的老株,當時微風吹動,像頑皮豹滑稽的模樣,


當小姐說出他的名字時,我竟笑了出來。







錫葉藤,在草屯博愛路的園藝店看到時,像這株規格的,開價一萬五千元。


後來在網路上,小株的好像180元,便滿心歡喜地請回家了。


他的葉子粗得像砂紙,聽說可以用來洗金屬錫器,故有此名。


亦有商家另取「許願藤」為新名,憑添浪漫的色彩。







他是鵝掌藤,刻意種在水塔邊,目的是遮蔽或柔化金屬的質感。係為藥用植物,意外地開花結果了!



他是寶貝樹Baobab (Adansonia grandidieri )


來自馬達加斯加的品種(應該是木棉科),


被喻為是非洲最壯麗的樹。


也是友誼之樹,一位健壯的朋友花壹萬元買來寄到我家的。


現在沉睡中……


不要小看他,以後他會長成很大很大的樹,


甚至可供人們在樹幹中,居住。



紅繼木,如果她是黃色的,就跟金縷梅的花一模一樣。


種這株是為了遮住嘉寶果樹,在果實成熟時儘量避免路人垂涎而犯下偷盜的行為。


(雖然我也會原諒那樣的人)



地湧金蓮,有名氣的佛教聖花之一,又稱「千瓣蓮華」,花期長達半年以上,這株從過年開到現在……。可供藥用!



流蘇樹。


初見她是在國道3號關西休息站……


滿樹的繁花,素淨自然~新竹風很強,吹彿著她幾乎彎了腰,我發現落花在空中的軌跡是旋轉的,


兼具浪漫和禪意。提示路過的人來人往,生命其實原是個圓圈。





接下來這位,很少人知道她的名……



鮮黃色的花串,熱帶系的模樣,讓人感到活潑與朝氣……



適合搭棚架作庭園造景


半日照即可,不擇土壤。



要不要來一張單朵花的正面全貌?


於是,她的名呼之欲出……



不管雲會變成雨點,不管人會忘記諾言,


看妳就看見,天使的側臉。



「跳舞女郎」說:帥哥,來一杯忘情水吧!


早晨的花瓣裡頭,承接著昨夜的露水和著花蜜,成為透明的微甜凝露,恰似瓊漿玉液,此物只因天上有。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鄰居鹿寮旁的孤挺花



 



我種的日本多花紫藤




這是跳舞女郎





還有五彩茉莉


老闆說這品種的繡球花比較好種




斑葉黃錦



地湧金蓮,過年開到現在,它的花期長達半年之久,也是良好的切花素材。





琴弦竹,黃皮綠弦。



右邊國蘭的名字叫達摩。



*小藍莓


以上是屋旁十公尺內範圍拍的,


這告訴我們一件事:


春天來了!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梅樹為什麼不開花?


或開得不多,是什麼原因?


截取網路文章摘要,以心智圖法呈現。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發現茶花、梅花或其他花……


同一品種,有時會開深淺不同的顏色。


我問網路上賣花的老闆,他說肥料比例的管理,卻沒說出真正的原因。


直到明樹花園的樹大解我疑惑。


原來是在花芽分化時,鉀肥(K)的關係。


不知我有沒有記錯……


K肥吸收得多時,顏色會變得較淺。


???


 




這是昔日購入的第一株花梅,賞花為主的品種。


在單瓣品種落盡之後,就是花梅上場的時節……


在元月底初開。




品種為台閣梅,又稱梅中梅。


重瓣,花中有花,如古代亭台樓閣般高起,故名之為台閣。


花市所售重瓣(15~18瓣以上)國梅之中,仔細觀察,或許會有幾株台閣品種,值得購買。




在平地也很會開、肯開。


如果種在日照不足之處,或是開花時的溫度偏高,


則有一齊盛開的繁花景象,若此也表示花期也將縮短。





個人比較偏愛,梅樹瘦枝,花朵稀落的態樣……


花期也較長。


梅樹啊梅花,猶如擁有氣節俠骨的君子,香遠溢清~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家的臘梅開花了,


這是第…3年。


當初買的時候,說是素心,


但開時花心有色,


其香無比!


不知是何品種?


請教諸位先賢~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區中林先生突然拿一顆自家採收的榴槤蜜送我!


我跟他原本不熟,但知他與王先生(已過世)素有往來,我便是在別人的口中和他相遇的。


這可能是他會想到要送我奇花異果的動機之所在。


感謝王先生在生前為我廣告,也謝謝林先生對我的厚愛!




果實大小,對小家庭而言算是適中,果重897公克,拿到手時香氣已經四溢了。


外皮也已經略軟,正值可食之際。剝開內部,但見粒粒分明……




剝開後,連著果皮的纖維柔軟,也是可食。


但沒什麼味道,吃多了像在嚼食有香氣的蠟。




大約21粒左右





果實重量為897-420=477g(公克)



偏紅肉系,纖維也細,是好吃的品種。


有著類似榴槤的氣味,但沒那麼重,中調味裡而帶點果香。


*林先生是十數年前自行前往東南亞國家帶回種植,品種的名稱不詳。


果實入口即化。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請拜訪下列網址:陸人丙講解影片01~09


http://youtu.be/nnhlVzGfmNk


 


摘要--


1.功能:雌雄株互換、品種改良、老化植株……


2.適期:新芽初生的季節,通常冬季不宜。


3.選擇健康砧木和穗木。


4.天候:嫁接前後數日(3~7日),不宜澆水(或下雨),避免積水受病毒感染。


5.原理:穗木與砧木的形成層相對準。


6.常用方法:


(1)剝皮法:例如表皮厚的植物等等,形成層接觸面大。


(2)側接:切接,切口含木質部、形成層和表皮,注意對準形成層。


(3)多肉植物(無木質部與形成層之區別)接法。


(4)老化植物:同株嫁接。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扇錦,是寶扇的突變種,這棵是白錦,另有黃錦品種。


種植二個月的寶扇錦終於長側芽了!




據聞,虎尾蘭與其他植物不同,它二十四小時釋放氧氣。


還能吸收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包括輻射線。




美國太空總署,有更多的研究資料可供參考!




適合室內外,造景、擺設、創造出具藝術性的健康生活!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材料----


1.木片


2.陶器


3.書法


4.植物(茶花、姑婆芋、或其他適合水耕者)


 


我發現茶花瓣的保濕效果很好,即使花朵凋謝成褐色了都還能維持原來的形狀(類似乾燥花的效果)


所以應該適合當切花!這品種是「天鵝湖」。


將現有的材料,組合成迎賓小物,當出入這道門時,光看到「多福」的字,內心無形中會覺得有珍惜所有的平安。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嘗試睡蓮盆植,增加幾朵水芙容增添動態的美感……


那日竟開展出全粉紅色的葉片,令人驚艷!


忍不住拍下它的姿態以為留念。




花朵也很美!多麼有層次的顏色啊~




據說出現「黑白郎君」的機率非常少,那麼我是幸運兒!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坊間園藝店販售許多聲稱山竹苗(嫁接或高壓)的植物,然大多都不是真正的山竹……


Q.究竟正山竹的特徵為何?愛好者應如何分辨呢?


待在下收到嫁接山竹後再貼文分享。


而關於這個問題,具實際經驗的張兄回答如下:


1.山竹葉形的特殊是罕見的,它絕對無法平放桌上!


主葉脈是彎刀形(&#34874;豆彎),側脈(分脈)到頭就卷曲折向葉尖無法直線通到葉緣(邊緣),


它的葉片像是兩個半圓接起來的!老葉是革質!葉尾端漸窄!


樹枝一、兩年都是深綠色無法木質化(這是它的特點),樹幹木質化後還是棕褐色有亮光!


葉脈若看不清楚,在陽光下用放大鏡看出葉子分脈到邊緣轉彎向葉尖就可放心!


等葉子兩倍大時就看的很清楚了!


尤其馬來種和泰國種的最明顯!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購買水耕專用盆$10/只、植物小品盆栽$25~50元,視品種而定。


1.填滿培養土,連最底部的區城莫留空隙,以利水份能順利虹吸向上……


2.選擇適合室內植物(無需太多光照),約2吋盆者,市售3盆$100,少數品種每盆$40-50元


3.去除小盆中的土壤,並修剪成合適水耕盆的形狀,但我儘量以不傷根的方式去除多餘的土壤。


4.若是可以扞插發根的植物(例如:黃金葛),則不需要培養土。但注意其莖應接觸水耕盆底部。





5.選擇口徑大於6.5cm的花瓶,將盆栽罝入其間,遮蔽土壤及水耕盆以利美觀。


6.我選用的是父親遺物,數十年的古董花瓶,這只神奇花瓶,在921大地震時,周遭的家具物品皆東倒西歪,而它卻依然聞風不動、屹立不搖。





7.選用垂墜感的植物,控制其高度保持在「配角」的姿態主要在襯托主體景物,隨生長動線富有變化,又能帶來蓬勃的朝氣。待盆中的根系生長後就不必常常補充水份了。


一段時間待根系修復後,記得添加水耕用肥料於盆面,或將液肥施於水中。


8.完成品。


*這就是獨一無二的「水水盆栽」!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